阿胶井

阿胶井

阿井 ,井名,指位於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的一座水井。 井水清冽甘美﹐用以煮胶﹐称为阿胶——历史因上生产正宗阿胶而得名阿胶井,故称“阿井”。传说此井为泉,系济水潜流所注,旧泉有九孔,泉窟中住着九条青色蛟龙,故也称 “阿龙井”。

古阿井的地理位置一直就在阳谷县的阿城镇,阳谷县的阿城镇历史上曾为老东阿县县城,当时,老东阿县城因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多次迁城,并于明·洪武八年迁城到东阿镇。俗话说,迁城不迁井,事实上也无法迁井。但是,由于许多本草对阿井记载及传说,给阿井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东阿县志》称:“昔有猛虎居西山,爪刨地得泉,饮之久,化为人。”后将此泉为井。因有神化传说,老东阿人用此井水制胶。据传,东阿迁城后,老东阿县人为了用此井水熬胶,不惜用东阿城西八里、黄河东岸的“沟山”换取阳谷县阿城镇的阿井,此山归阳谷县管辖,改名“阳谷山”;而此井虽在阳谷县境内,却因用之制备阿胶,又归东阿县管辖,取名阿井。所以,历史上有阿井不在东阿县、阳谷山不在阳谷县的事实。

阿井因地处古阿城之内而名,阿古代又名东阿,因临近阿泽(古时候的一片大的湖泊,战国以后逐渐消失)而得名,现在大洼里,小洼里村即为古代阿泽的泽底,在阿井周围现存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古东阿故城遗址,阿井现在位于阳谷县阿城镇阿胶制造厂内,其水清爽甘甜,周围居民现在还在引用!

老东阿县用山换井后,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改道,致使阿井多次淤塞。据载,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阿井上已有四角亭,典型唐朝风格,4根方立柱,有基座,井口与座上面平,南向有阶。史料记载唐朝尉迟恭曾为钦差大臣重修阿井,亭中有石碑。1463年(明天顺七年)阳谷知县王昌裔重修阿井、井亭,并建官厅数间。1702年(清康熙41年)阳谷知县苏明杰重修阿井亭,1796年(清嘉庆元年)阳谷、东阿知县共同修井,留下了《重修古阿井和阿井碑记》。1879年(清光绪5年)清阳谷知县赵树南重修阿井亭,并题写了楹联、横批。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泉源。”亭背阴联为:“力可迥澜重建源泉来井底,必存济世长留膏泽在人间。”横批“济人寿世”,亭内有石碑,篆书“古阿井”。明《本草蒙荃》中阿井亭顶及四角无风铃,也是4根方柱基座似石砌,南向有台阶,井口有园桶形保护。可见历代统治者都对阿井保护极为重视。阿井于光绪年间做最后一次整修,于清末淤塞,民国年初彻底干涸。加之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东阿镇狼溪河水逐渐成为制备阿胶的水源。阿井也因此被冷淡,以后长久失修,一直无人问津。直到解放后,在阳谷县境内又重修阿井,但原来的古阿井已经不存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jiao.org/11672.html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90-9135

邮箱: ejiaobaike@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