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的制作,断然不可缺少地利与人和两大先决条件。所谓地利,是指必须用东阿县地下水才够得上正宗,此水暗流涌动,远接泰山,本是天地之间一桩天然造化,非人工人力可以复制,这是其一。其二便是生产工艺。
阿胶的生产工艺,历代都是家族内部口耳相传,不传外人,配方严格保密,外人难窥究竟。直到现在,阿胶的生产工艺以及复方阿胶浆的配方,依然处于保密状态,属于国家级保密技术。不过,我等局外人来个观其大略也无妨。
中药的生产工艺,用文雅的古典术语说,叫修治。这阿胶的”修治”,端的是精深复杂,大致说来,不可或缺的程序就有十几道之多。依次为泡皮、刮毛、焯皮、化皮、靠汁打沫、过滤、沉淀、出胶、切胶、晾胶、翻胶、擦胶。整个”修治”过程中,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满盘皆废——制作出的阿胶成为废品、次品,不可用了。
关于泡皮、刮毛、焯皮,清代浙江山阴人金埴在其《巾箱说》中记载道:”制阿胶之法:至冬取皮浸河一月, 刮一毛涤垢,务极洁净。”做好了这一切,然后将极洁净的皮子运回作坊,加以切割,进行烹煮。
做足了准备工作,那就开始真正的”专业技术”了。从制作阿胶的专业意义上,其中有大量讲究,不是局外人所能领悟到的。
首先是”提沫”,又称打沫,专指阿胶熬制中除去杂质的过程。当胶液达到适当浓度时,又得兑入适量凉水,将胶液稀释后,先用武火猛攻,直至沸腾,之后再用文火舒缓加热,这样,胶液内的杂质便开始浮上水面。待杂质渐渐由锅边聚集到中央时,用打沫瓢或打沫刀将其取出。此番操作完成,则称为”打沫一个”。一般l小时左右打沫一个。
之后是挂珠。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用胶铲将其挑起,胶液便呈连珠状慢速滴流而下,形若珠串,十分华贵美丽。
再是挂旗,胶液浓缩至—定程度,用胶铲铲起,胶液就会粘附于铲上,呈片状缓缓坠落。
挂旗之后是发泡。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将辅料加完后,再用文火加热一段时间,就看见胶液表面风声水起,鼓起一个个馒头状的晶莹气泡。
发泡之后是吊猴。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用胶铲挑起.胶液将悬吊于胶铲上,其形态生动有致,看上去很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猴。
然后是胶凝。胶液炼成后,趁热倾倒进专用的凝胶盘内,让其自然冷凝,使胶液凝固为大胶块。
胶凝之后,就该是开片、闷胶。将凝胶切成一定规格的小片,称为开片。开片后的小胶块阴晾数日后,还得整齐地装入本箱内,密闭闷之,此过程称为闷胶,又叫伏胶、瓦箱等,其目的是使胶片内部的水分向外扩散,以缩小胶片内外的水分差,并可对阿胶起到”整形”作用,美化其外观。
制作阿胶的技术程序层层流转,就像一篇美文,讲究的是起转承合,丝丝入扣。2008年9月,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将阿胶文化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流传下去。
东阿阿胶有了得天独厚的地下水,更有国家保密级工艺的保驾护航,如此才能鹏程万里,造福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