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网 阿胶史话 阿胶的历史起源这些你都知道吗

阿胶的历史起源这些你都知道吗

说起阿胶大家并不感到陌生吧!于是小编今天和大家谈谈阿胶的历史

阿胶是老少皆宜、滋补作用卓著、使用历史悠久的宝贵中药。但长期以来,阿胶是何人何时何地发明等问题一直没有系统的考证。

阿胶的名称及来源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出东阿,故曰阿胶”。‍

傅致胶——始于《神农本草经》。今当地传说由傅氏和尚发明用驴皮加工成胶传与后人,为了纪念他,“致”通“制”,取“制造”之意。

驴皮胶——始于《千金食治》。当时牛皮、驴皮和马皮等皆用于加工阿胶,但驴皮胶已被医家所单独认识。

盆覆胶——始于《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胶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书画用;厚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浊黑者,可胶物用,不入药也”。《齐民要术》煮胶第九十,煮胶法中:“用盆凝胶后合盆于席上”,有“盆覆胶”之意,但文中没有此名。

九天贡胶——源于清代。阿胶作为皇室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贡天府”。当地传说1871年清朝派四品饮差大臣监制“九天贡胶”,

当时皇家专放养12头黑驴于狮耳山上,冬至时,宰杀取皮,煮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胶成长方块状,晾干后进贡朝庭,此名当源于此。阿胶用皮的演变

汉代以前,《神农本草经》之前是以“胶”入药,未有“阿胶”之名。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三国至南北朝——《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但后魏《齐民要术》指出:“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可见,此时认为什么皮都行。汉至隋唐阿胶与胶可同样药用‍。

唐宋——唐《本草拾遗》:“诸胶皆能疗风……而驴皮胶主风为最”……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提到“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可见此时牛皮、驴皮胶已成两大主流,且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

明代李时珍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明代已以驴皮为主,有的明代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驴皮。清代至今《本草求真》、《本草述钩元》、《神农本草经读》、《增订伪药条辨》等都载:阿胶应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作伪品。‍

驴皮取代牛皮制阿胶的原因:驴起源在非州及西亚,后扩散新疆、蒙古一带。是汉张骞通西域时把驴引进了中原地区。驴适应性好,耐粗饲,繁殖力强,行动灵活,被农户广泛饲养,成为中原地区与牛马猪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这样也就有了驴皮胶。牛皮胶逐渐被驴皮胶取代,除了药效上的差别,主要是五代至宋实行的“牛皮之禁”有关。古代牛皮特别是军事上制作将士的甲胄、盾牌、车马挽具及制胶用于弓弩,用量甚大。唐末五代,战乱不已。禁止牛革筋角出境“皆输于官”,初由官收买,后作税交纳。宋初“民间自死牛皮筋角,并中卖入官,量为三等支作钱。至宋仁宗时,因与契丹战争频繁,“人户自死牛马皮筋角,限半月赴官送纳。”再加上当时耕牛是极重要的生产工具,不能随便宰杀,只有病、老死之牛皮。正是上述原因,唐代已大量用驴皮阿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jiao.org/14191.html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90-9135

邮箱: ejiaobaike@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