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昆阳《故马公墓志铭》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派大将傅友德、蓝玉发起平定云南之战。战争中,年仅11岁的马和被俘虏。
当时明朝军队对待俘虏的政策,年长的大部分都杀掉了,年幼的几乎都被阉割,赏赐给有功劳的大臣做奴隶。年仅11岁的马和没能幸免于难,被阉割后在军中服役三年。14岁时,被赏赐给燕王朱棣做奴隶。马和人生的转折点也由此而来。
燕王朱棣见马和非常聪明伶俐,就着重培养他。他也不负所望,逐渐成长为朱棣的左膀右臂,十分受信任。
建文帝登基后,采取削藩政策,让燕王朱棣惶恐不安,然后铤而走险。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在为时三年的战争中,马和在郑村坝(今北京大兴县)一带作战勇猛,立下不小的功劳,顺利的帮朱棣登上皇位。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朱棣感念马和在“靖难之役”中的功劳,在南京亲笔御书“郑”字,赐马和为“郑”姓。“马和”从此改名“郑和”。
郑和除了在“靖难之役”中立下的功劳之外,最为人知的功劳就是“七次下西洋”了。但是,关于他七下西洋的原因,学术界和民间都流通着许多说法。
有的人认为,明成祖朱棣想向其他国家彰显明朝的富强。《明史•郑和传》中就有相关记载“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也有的人认为,朱棣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因为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并未找到建文帝本人,朱棣怀疑建文帝流亡海外,因此派郑和寻找;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郑和本身是伊斯兰教教徒,他一直主张下西洋,是为了寻找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
目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说法就是朱棣为了宣扬大明威德,让各国来称臣纳贡,提升大明国威。因为郑和下西洋,每次都有两百多艘船,约2.7万士兵,遮天蔽日,浩浩荡荡,大明的强大显露无疑。
郑和每到一个国家,首先宣布明成祖朱棣的皇帝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的旨意,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
然后,郑和还会跟各国赠送礼物,交换特产。据记载,郑和按照皇帝的旨意,赠给各国国王诰命银印,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以示大明友好,愿意和其他国家建立共同发展的关系。
其中,在这些礼物里就有阿胶。因为,阿胶的作用是被普遍承认的。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很多古代的中医对阿胶的解释是“能治神仙,长生不老。”
因为在封建社会,很多人都在追求长生,尤其是坐享天下的皇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了,他曾派徐福去海外仙山求取仙药,结果徐福一去不返。
在追求长生盛行的年代里,阿胶被作为国礼赠送,是顺理成章的。明朝以后,阿胶作为国礼,世代相传至今。
2009年,中国私募教父赵丹阳将阿胶与茅台酒以国礼的形式赠送给股神巴菲特,续写了阿胶的国礼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