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阿胶必须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驴皮,二是东阿地下水,否则一概打入伪品之列。
欲知何为伪品阿胶,就要从伪品阿胶的出身说起。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得详细:“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靴、鞍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茔漆者为真。真者不做皮臭,夏月亦不湿软。”
李时珍是医学大家,炼就的一双火眼金睛,区区猪、马、骡等怎能逃过他老人家的法眼。对普通大众来说,如果上述眼观鼻嗅方法依然不能断定真伪,还有水火两个方法,可以鉴别真伪。
比如说杂皮胶。以火法试之,取杂皮胶碎粒4~5克,置于坩埚内灼烧无迸裂现象,膨胀溶化后生烟色浊,具浓裂焦臭味,残渣呈颗粒状或粉泥状,质硬而色深,入口具砂感,常与坩埚粘结;以水法试之,取杂皮胶10%水溶液观察,呈棕褐色胶状混浊溶液,下层有少量残渣沉淀,冷却后表面可见油滴。静置4小时后下层有黄白色沉淀,液面有脂肪油凝集。
非驴皮所做当然是伪品阿胶,但并非所有伪品阿胶都一无是处,不可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
比如说我们此前提到的牛皮,虽然被驴皮篡夺位置,只好忍气吞声,换了个名字叫“黄明胶”,但黄明胶倒也别有一番功效,不可冤枉了它。
至于猪皮胶,被认为虽然不如阿胶,但部分功效可与阿胶媲美,专家们亲切地称之为“新阿胶”。
古代医学大家法度森严,明辨真伪,要求真阿胶必须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驴皮,二是东阿地下水,否则一概打入伪品之列。这个约定俗成的戒律,使得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厂家只好自称驴皮胶。直至今日,南方依然有类似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