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进补吃阿胶,是中国几千年的民俗,而且唯中国独有,为什么?因为国人这样的进补,依照的是中医理论,而中医理论是围绕人的,仰仗西医的欧美人,之所以没有进补一说,因为西医更针对病。
既然是围绕人,就要顺应和满足人这个生命的需求,具体到生命需要进补这件事,早在生物进化规律中,就有了印证。
研究资料显示:许多植物,比如竹子,龙舌兰,一生都在不断生长发育,一旦开花结果,马上衰老死亡。低等动物比如青蛙,死前还在产卵,或者说它们是在产卵后很快死去。脊椎动物,比如龟,繁殖能力一直可以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啮齿类动物,比如兔,一生都保持骨骼生长能力……很显然,这些植物、动物是从青春直奔死亡的,它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苟延残喘的阶段,所以它们没有虚的问题。
人类却不同。人到10岁,神经细胞已经成熟。和心脏衰老相关的心肌纤维“脂褐质”,从20岁开始逐年增加,而“脂褐质”的出现,就是衰老的标志,因此,国外的研究将40岁列为人类衰老的起点,中医的《黄帝内经》也早有“人过四十,阴气自半”之说。
但是,四十岁只不过是人生过半,之后,人类还可以活上很多年,之所以如此,因为四十岁之后人类变虚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虚”过程,生命的能量才得以“细水长流”,寿命也就因此得以延长,这是生物进化到人类这种高级阶段,才有的生命智慧,中医的进补,就是为改善变虚之后的生命质量,因此,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上说,进补,其实是人体的“刚需”,人人如此。
中医说的虚,又分为阴虚、血虚、阳虚、气虚,但说到进补,主要补的是阴和血,即便是气虚、阳虚之人,也要在补阴补血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才有秋冬进补吃阿胶,而不是吃人参的讲究。为什么呢?
因为中医的阴和血,是生命的物质基础,阳和气则是这个基础之上产生的功能,要想功能强健,必须基础牢固。所以,古往今来,能名留青史的补养方剂中,补阴养血都是先驱,比如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就要用补阴的“六味地黄丸”打底子;气血双补的“两仪膏”中,补气的人参必须配合补阴的熟地,直到后世的“复方阿胶浆”,也是在熟地阿胶基础之上,用党参人参,就是为避免单纯用补气药提升身体功能的时候,会把身体的基础掏空,会越补越虚。
同样是这个原因,补阴养血的圣药阿胶,才成为历朝历代的进补首选,特别是用专门的黑驴皮、阿井水,经过上百道工序炼制的东阿阿胶,这种阿胶性味平和,不上火,而且入肾经。
中医的肾,不是西医泌尿系统的那个肾脏,中医的肾,指的是生命的根基。进补吃东阿阿胶,就是要从根基上补实必然出现的虚这个生命过程,这样补出来的身体,就像质地致密、结实的红木,经得起消耗,不会轻易变形,才可能抗御外邪而少生病,长寿命,这也才是传说中的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