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为历代医药学家所推崇,被称为圣药,千年来一直造福大众,那么吃阿胶的你们,真的了解阿胶的历史么?
国内最早医书中的阿胶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现知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殷商至春秋之间)
残缺的帛书中“胶”有五用,对应“白处、大带、癃等三个病症”
据此推测,阿胶的药用历史已有3000余年。
周朝时期:出现胶的判别标准
成书于距今至少两千年的西周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已经对各种不同的胶有了非常精到的描述:“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昔,,深瑕而泽,紾而抟廉。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汉代:开始有了阿胶的称谓
1、《神农本草经》
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并认定阿胶“久服轻身益气”的滋补、养生价值。
2、《伤寒杂病论》
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临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共录有十三处方,其中与阿胶有关的处方就有三首。黄连阿胶汤、灸甘草汤成为千古名方,至今仍然在发挥中药的作用。
南北朝:阿胶原产地定性
1、对阿胶的原产地进行了定性。认为: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文见《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南朝.梁.陶弘景(456年-536年)著】)
2、北魏,《齐民要术》中对阿胶的“开胶时节、用皮、用火”等制作流程基本成型进行了详细的表述。
唐:“药典:将阿胶列为上品”
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将阿胶列为上品并对阿胶的药效、药性、禁忌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明代:全面总结
明代,我国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医药学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阿胶也有了更加深入广泛的认识和应用。李时珍在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在《本草纲目》中称“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等,全面系统的总结阐述了其效用范围。
清代:养阴益肾
1、《纲目拾遗》中指出,阿胶能“治内伤腰痛,强力伸筋,添精固肾”,提出了阿胶益肾的作用。
2、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说:“既入肝经养血,复入肾经滋水。水补而热自制,故风自尔不生”
3、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汉代张仲景灸甘草汤、黄连阿胶汤的启示下,根据温热病易于伤阴的病理变化特点,以及阿胶善于添精补肾的作用,又创制了多种治疗轻重不等的虚风之方。如其在《温病条辩》中所载的加减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等,即取阿胶滋阴养液的功效。
现代:美容,抗衰老
近代以来,人们利用各种科学手段对阿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阿胶含有丰富的骨胶原,水解可得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等。
另外,阿胶显著抑制氨基酸酶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并能提高皮肤细胞自身的SOD的活性,从而起到美白、抗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