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以达益寿延年,这对每个人来说,是个重要的事情。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医依据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木、火、土、金、水比喻为人的五脏,认为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肺主金,肾主水,并且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同时用阴阳来表达人体的平衡关系。阴阳五行的思想也被应用到中医饮食养生之中。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为此,很多人到夏天不敢吃阿胶了,因为阿胶是补阴的。事实上,春夏养阳一定要在补阴的基础上。
如果你是血虚阴虚的人,到了夏天仍旧一味的养阳补气,就无异于拔苗助长了。很多历史轶事中,有过吃“春药”而亡的记录。不在补阴基础上的单纯补阳,和吃“春药”没什么两样。
其实“春药”并不是毒药,就是中医的补阳药。吃“春药”的人,是因为单纯补阳耗竭了阴这个“蜡烛”而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春夏养阳”,它的正确含义是:春夏要保护阳气,绝对不是只能补阳不能补阴。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古往今来,有很多用一味药出名的名医,比如善用“熟地”的张景岳,号称“张熟地”,善用“石膏”的孔伯华,号称“孔石膏”,唯独没有用人参出名的,因为人参是补气养阳之品,长期单用,无异于“春药”
“阴”是“阳”的基础
人活着就是一根燃烧的蜡烛,想健康想长寿,生命的火苗必须旺盛。
怎样才能保证火苗旺盛呢?那就是火苗下的蜡烛,必须足量、结实,这个火苗就是中医说的“阳”,蜡烛就是“阴”,火苗是否能长久旺盛的燃烧,取决于蜡烛,所以《黄帝内经》才会说,“奉阴者寿”,意思是:只有保护和补充人体之阴,人才能长寿。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时候的补阳,都必须在补阴的前提之下进行。
“春药”之所以能置人于死地,就是不顾蜡烛多少的一味挑亮火苗,
吃了“春药”的人精力旺盛,非常兴奋,但代价是猝死、早夭。
之所以春夏要养阳,特别是夏天,因为天气热,人体代谢功能旺盛,功能就是中医说的“阳”。夏天,阳气耗散严重,阳气损伤肯定连带阴的消耗,就像火苗旺盛了,蜡烛就烧得快,为了避免竭泽而渔的消耗,春夏也需要补阴的,至少在补阳的同时要补阴,因为阴是阳的基础,血是气的燃料。
中医主张“医食同源”,食物的摄入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中医饮食养生主要以调理体内的阴阳为主。对由于阴阳偏衰,表现为正气虚的虚证患者,食养应以“补其不足”为原则,如阳虚畏寒者,宜食韭菜、煨姜阿胶炖狗肉、羊肉等温补壮阳的食物;
阴虚火旺者,建议吃木耳、阿胶炖甲鱼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而对由于阴阳偏盛,表现为邪盛的实证患者,食养则是“泻其有余”,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原则,即用寒性食物助阳热偏盛的人清泄阳热,用温热食物助阴寒偏盛之人温散阴寒。
另外,阴阳相对平衡的思想也要求在饮食搭配上注意“和于阴阳”。
如阿胶枸杞炖狗肉,狗肉属阳,枸杞属阴,阿胶滋阴,阴阳配合可以互补。
又如中医认为人们在吃鱼、虾、蟹、甲鱼等寒性食物(属阴)时应搭配姜、葱、酒等阳性食物为调料,以维持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补阴养血”的圣药——阿胶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春夏照样需要补阴,照样可以吃阿胶。因为,阿胶入肾经,是中医的补血“圣药”,是补阴养血药里排在第一位的。
中医说的肾,是生命的根基,能入肾经的补药,都是给身体打地基,夯实蜡烛的。
多年前,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的国家级项目,关于脾气虚的药物筛选,选择的实验动物就是驴,因为驴的生理和人很像,驴皮中的营养最能被人体“照单全收”。
人们不敢在夏天吃阿胶,主要是担心阿胶上火。其实,阿胶是性平的, 本身没有上火问题。《伤寒论》中有个著名的“黄连阿胶汤”,治疗的是心火盛导致的失眠心烦,如果阿胶能上火,张仲景就不会将它作为清心火方子的主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