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气候逐渐转凉,秋高气爽的同时,“秋燥”的困扰也随之而来。
由于气候特点,人体会产生诸多不适。
秋燥带来5种不适
皮肤、口腔、鼻腔都有明显的干燥感,以及眼干、咽干肿痛、干咳等不适,都可能跟秋燥有关。
针对不同的问题,中医专家分别给出了应对策略。
皮肤干裂
注意保湿
皮肤在干燥环境下易瘙痒甚至皲裂,这时首要的是补水。手提包里建议带上一瓶保湿喷雾,时常喷一喷皮肤,保持湿润。
沐浴后,应及时涂抹身体保湿乳液,减少水分丢失。
口干舌燥
少量多次喝水
秋天湿度降低,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轻体力劳动者女性每天饮水至少1500毫升,男性1700毫升。
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要少量多次,不要“牛饮”或等口渴了再喝。
伤春悲秋
多晒太阳
进入秋天,人们目睹花草枯萎、秋叶飘零的景象,心中常会涌起悲秋之感。
悲秋会损伤肺气,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损害,注重精神调摄至关重要。多晒太阳可减少季节对精神的影响。
咽干咳嗽
少吃葱姜蒜
秋燥易伤津液,出现口鼻干燥、便秘、皮肤皴裂等症状;且秋燥容易伤肺,出现咽干、干咳等问题。
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主,可多吃梨、百合及绿叶蔬菜,少吃辣椒等辛辣之物。
秋 乏
劳逸结合
民间有句老话,“夏过无病三分虚”,夏秋交接之后,人极易倦怠、乏力等,导致脾虚、胃虚、气虚,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消耗的保护性反应。
此时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爬山。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尽可能保证夜间睡眠充足,并坚持午睡,做到劳逸结合。
7招滋养整个秋天
中医认为“秋冬养阴”,做对了不仅能缓解秋燥带来的问题,还能保证人体精力旺盛。
下面这7个滋阴润燥的方法,跟秋天更配。
滋阴蔬菜莲 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莲藕可养阴清热、润燥止渴,同时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
鲜藕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可缓解便秘。吃莲藕时,搭配白木耳可以滋补肺阴,搭配黑木耳滋补肾阴。
润燥水果梨
秋梨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尊为“百果之宗”。
如果每天坚持食用适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吃生梨能缓解咽喉干、痒,便秘等症;将梨煮熟或蒸熟吃,可以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缓解肺热咳嗽和喉咙痛。
秋补肉类鸭肉
鸭子是凉性食品,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可防秋燥,是秋季的滋补上品。
平时容易咳嗽、感冒的人群,可以在熬鸭汤时,加入山药、莲子、黄芪或西洋参;女性在秋季易皮肤干燥,可加入百合、玉竹,养颜护肤。
滋补食材阿 胶
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以滋润为主,辅以补养气血。常用药物有阿胶、西洋参、冬虫夏草、山药、芡实、麦冬、百合等。
秋冻时机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秋冻”,意思是秋天穿厚衣服要晚些,多经受寒冷的刺激,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但深秋时节气温已明显下降,要随着气温增加衣物,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患者。
养阴穴位神门、曲池、手三里
按摩可以放松躯体,下面推荐几个秋季可以常用的穴位。
➤神门
手腕靠小指侧能摸到一条突出的肌腱,肌腱边缘靠桡骨(大拇指)一侧的凹陷处即是。
用拇指按摩神门穴100下,早晚各1次,能改善失眠、健忘等症状。
➤曲池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的凹陷处。用手指按摩曲池穴80~100下,早晚各1次,可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手三里
手三里位于肘横纹下2寸,用手指按摩此穴80~100下,早晚各1次,能润燥健脾、调节肠胃,缓解手臂疼痛、齿痛颊肿等症。
此外,秋季应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