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懒惰者生湿
中医讲“湿性重浊”,湿重的人身体总是困重的,因此懒得运动。反过来,一个总是懒得运动的人,也最容易生湿。
中医有“久坐伤肉”的理论,看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久坐不动,肌肉就要萎缩失能。另外,燃烧脂肪、为身体提供能量的线粒体,主要存在于肌肉细胞中,肌肉少、肌肉不动,脂肪的“燃烧场”就少,燃烧不完全就剩了下来,人因为脂肪堆积而变胖,这是“久坐伤肉”的另一层含义。所谓“伤肉”,其实就是肌肉的体量和质量下降了。
而中医的脾是主肌肉的,肌肉无力的人,都有一个虚弱的脾,所以“久坐伤肉”最终伤的是脾,被伤了的脾,运化无力,垃圾就容易留在身体里,这就是生湿了。
(二)过度用脑者生湿
前面我们讲了,中国人的脑容量高于欧美人,中国人也长于用脑。思虑过度,大脑的能耗就多,就要分流掉原本该给肌肉的供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用脑为生的人,比体力劳动者更容易失眠,中医治疗这种失眠最常用的药物是“人参归脾丸”,它被认定为脑力劳动者的“劳保药”。人们很奇怪:治失眠的药,为什么不叫“安心”,而叫“归脾”?因为这种失眠是脾虚导致的,脾虚、血的生化不足,心神失去心血的濡养而四处游荡,人就失眠了。
运化功能如此糟糕的脾,自然也难以及时清运“垃圾”,于是就生湿了。所以越是运动少、心思重的人,越容易脾虚,也容易湿重,往往是在有齿痕的胖舌上面。还有一层很腻的舌苔。
(三)贪吃者生湿
很多人看中医,会被中医嘱咐不要喝牛奶,理由是牛奶生湿。
前面我们说了,所谓“湿”,就是身体该排出去却没有排出去的脏东西,牛奶之所以被认定可以生湿,是因为牛奶中所含的脂肪高,每100克牛奶含有3.3克脂肪,这在贫瘠的年代是非常珍贵的,那时候食物的热量很低,脂肪很少,人们生病都是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免疫力低下,所以有脂肪的牛奶是很好的补品。
现在的问题是,饮食越发精良,而且热量很高,在本身就已经热量超标的时候,再喝全脂牛奶或者吃很多奶制品,无异于增加胃肠的负担。再加上牛奶本身的性质偏阴寒,阴寒的食物也伤脾,因此,牛奶对我们来说确实存在生湿的问题。
食物吃进胃中,胃要研磨排空,不同的食物排空所需的时间不同。我们食物的组成不外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其中的糖类,也包括粮食淀粉类食物,排空最快,之后是蛋白质,排空最慢的是脂肪。所以,如果你的早餐是一碗白粥加咸菜,很快你就会饿了;如果少点白粥再加个煮鸡蛋,坚持的时间会长一点;如果再换成煎鸡蛋,可能到中午都不会饿,这就是因为胃排空有油的食物很慢。这对正常的胃肠是经饱、耐饿,但如果遇到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排空就更慢脂肪就容易滞留在他们的胃肠中而生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