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芝堂说自己是卖六味地黄丸的,张仲景笑了;九芝堂说自己是卖安宫牛黄丸的,同仁堂笑了;九芝堂说自己是卖阿胶的,东阿和福牌笑了;九芝堂说自己卖心脑血管药的,步长,天士力和中恒都笑了;九芝堂又说自己也做创新药,全世界都笑了。
在涌金时代,沉迷炒股开发房地产的投资天才们对卖药始终不得要领。常年凭借驴胶补血颗粒和六味地黄丸撑面子。虽然一开始也用心砸了几个新药批文,但市道响应平平,根本不给面子,在后来斯奇康的新适应症不获通过被拒绝之后,就彻底失去了对做药的念想,只想好好炒股赚点差价补贴主业,同时维持原有规模不至于太过难看。所以,在2004年就卖了两个多亿的六味地黄丸和驴胶补血颗粒,即使到现在,去年年报透露出来的六味地黄丸销量也仅仅是三个多亿,驴胶补血颗粒是两个多亿,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原地踏步。
老李接盘后,自带嫁妆一个蚂蝗药疏血通,冲业绩的时候卖到过十几亿,业绩承诺一过就现了原形,跌回到六七亿,但即使是六七亿,也是九芝堂最大单品。好在老李对药的方向把握性强,接手九芝堂之后很快有了自己的主张,九芝堂此前虽然手握阿胶和安宫牛黄丸的生产批文,但似乎并没有生产销售,只发力在甲肝和乙肝两个新药身上,但没有打开局面之后就陷入沉沦。甚至连自家驴胶补血颗粒要用到的阿胶原料,也是向别的厂家采购的,并非自产。老李上任后,迅速启动安宫牛黄丸和阿胶的生产,后面就不见了采购阿胶原料的现象,并且阿胶销量也上了过亿的量,外加安宫牛黄丸的过亿之量,很好的撑住了蚂蝗药下跌的尴尬,使得自己免陷股价暴跌的深渊,不然,这几年的大熊市,直接就把股价打到五块左右,让他像同是东北的难兄难弟誉衡哈药一样,过着四处漏风的飘摇日子。
九芝堂没有什么自己拿得出手值得骄傲的独家产品,手上有的别人都有,并且还更好。它没有片仔癀东阿阿胶那样具有信仰一样的产品,也没有同仁堂那样的品牌影响力和口碑,只能夹缝里生存,这有一个好处,造就了他们的危机意识,知道自己啥都不占优,就没那么自大自满和封闭性。同仁堂东阿阿胶是不会去做西药的,因为他们要坚持自己的纯粹,创新药也不屑于跑来做地黄丸和卖阿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高科技前沿公司。但九芝堂不一样,他们虽然披着老字号的外衣,但他们知道自己的底蕴不足,所以也不会拘泥于在古道上走到黑,他们也清楚自己的研发实力不足以突飞猛进,也就不会好高骛远,一立项就要做世界第一的新尖药。他们既不固步自封,也不贸然急进,守着碗里的传统,盯着锅里的未来,在短期内,可能会被纯正的传统鄙视,更会被高傲的现代抛离,但是公司经营是一个超级长程的马拉松比赛,短期的爆发性自然是不具备优势,随着比赛时间的深入,传统的纯粹有可能落后,到那时候再想发力转型,已落下风,而提前布局的人,就有了迎头赶超的实力和机会,同样的,起步太高太快的现代兔子们,因为底下缺乏根基,新药顺利上市并且销量良好,那自然没话说,可以一路领先向远方冲刺,但若新药研发不顺或者获批之后市场反应平平,那就会大热倒灶了,先前轻装起飞漂的太快,一旦失速就会变成断线风筝,无依无傍的,很容易就掉入退市深渊。而九芝堂这样的,就稳妥的多了,新药能成那就更上层楼,新药不成,也有收入打底,不至于万劫不复,调整好了从头再来。
在涌金时代,九芝堂常年营收徘徊在十几亿规模不上不下,既没有清晰的产品规划,也没有好的管线安排,就靠一帮投资天才们搞外快补贴家用。老李上任后,带着公司主业常年稳定在三十亿一线,虽然按股本对应,老李并没有给九芝堂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因为涌金时代的九芝堂,总股本不到三个亿,营收有十几个亿,利润保持在一个多亿以上,而老李时代的九芝堂,总股本已经接近九个亿,总营收也才三十多亿,净利润甚至有跌破两个亿的低谷,目前来看,老李尚未给九芝堂带来什么真正的变化。
但真正的改变,总是潜移默化,细润无声的。老李找了几大女管家来,她们不谈雄心壮志,像做家务一样打理公司,让老李有空腾出身子来不用操心具体的琐事,可以拉着几大老爷们干点高瞻远瞩的牛逼事,他们让公司基本上能跟上时代的节奏,虽不先进,但也没落后太多。创新药来了,他们没落下,互联网医疗来了,他们也没落下,线下实体店的扩张,他们不优秀,但也跟得上,京东天猫上开店,他们不出彩,但也不落后,总之,就是能够咬住大部队,没跑在最前面,也不落后太多。
蚂蝗药是老李赖以成名的嫡系亲生,但客观的讲,那也是老李运气好,趁着中国医药体系不够完善的时候获得了上市并且热卖,要是搁到现在,他那药基本上就没有可能上市,就算上市,也未必能够热卖成为爆款。而且他重组九芝堂也恰好赶上了末班车,虽然过程磕磕碰碰也曾让他灰头土脸,但好歹熬到现在没有爆仓出局,往后的岁月,他就可以放松一点喘口气了,毕竟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被他挺过来了。
前几年蚂蝗药受限,老李顽强的挣扎着,再评价,再研究,想方设法做循证,而在这个过程中,康恩贝的拜特彻底歇菜,步长的两大主力品种不断遭受打击,天士力和中恒也是持续陷入衰退,但疏血通已经开始企稳,虽然也没有什么向上的动力,但只要能稳住,就是好现象。去年蚂蝗药卖了九个来亿,估计今年能有十来亿的销量,净利润不敢指望太多,大概也就两亿上下,没有惊喜,但也不会暴雷。从长远来说,蚂蝗药估计也就在十亿上下波动,如果能够说服政策放开二级以下甚至民营诊所的限制使用,哪怕医保不报销,估计也能上到二十亿左右,但这种可能性很小,相反,他应该要祈祷政策不收紧,不把他们列入重点监控名单,不把他们放进集采里就得烧高香了。所以,即使蚂蝗药有销路有市场,他们也不敢发力大卖,只能夹起尾巴小心翼翼的维持现有盘面,争取尽量不引起关注,以免成为挨打的出头鸟。
友搏有强大的产能,但它只有一个拳头产品,所以现在产能闲置严重,但这也没办法,制药不像别的,很难快速推出新产品去饱和产能。他们现在希望通过欧盟的认证,看样子,是想拓宽产品管线,但前景难料,九芝堂没有透露出通过认证之后出什么产品,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来判断一下:冻干粉针。疏血通是水针剂,而且也很难走出国门,此前友搏曾经研发过比伐卢定多西他赛两种药物,而这两种药物的剂型恰好都是粉针,如果不是外购知识产权,那么友搏的欧盟认证通过之后,很可能就是这两种药物的其中之一,并且大概率是以原料药的身份开始。友搏从17年开始搞欧盟认证,折腾了这几年,也未见明显进展,由此可知短时期内,他们还得靠疏血通打天下,其他产能的释放,恐怕还遥遥无期。
接着就是九芝堂的老巢:长沙大本营。涌金盘踞九芝堂十几年,但只到撤退前夕才让九芝堂完全拥有两个具有全部产权的生产基地,以前都是让九芝堂租自己的土地厂房生产经营。涌金撤退后,九芝堂有两个生产基地,大概产值在十亿上下,满产未必,但弹性应该也不大,所以老李上任后就又新建了一个国药产业园,现在已经封顶装修,安装设备加上等待GMP认证通过,大概率快的话明年半年报之前能够投产,慢的话有可能要磨到下半年才能开机生产。看点也就在这个新厂产能的释放,目前九芝堂有四十个亿左右的销量,三个多亿的利润。新厂主打阿胶和安宫牛黄丸,目前来说,也确实只有这两款药品能有销路,九芝堂的天猫京东店上一直没有主推阿胶和安宫牛黄丸,大概率是受限现有产能的原因,新国药厂的产能打开,有八百吨的阿胶,一千万丸的安宫牛黄丸,按两年达产百分之六十计算,五百吨阿胶能卖十几亿,五百万粒安宫牛黄丸能卖五个亿左右,明年年报能卖个45亿,乐观一点是50亿,未来几年,达到60亿的营收,净利润稳定在五到六个亿之间并不困难,但若要上到七八个亿就有点太过玄幻和不真实,今年年报大概率有3.5亿左右的净利润,而今年有五千多万的员工持股差价摊销,明年没这笔费用,哪怕明年净利润不涨,保持今年的基数也有四个亿左右,何况明年安宫牛黄丸和阿胶新产能释放,总得给点成果出来,激进一点压货的话,大概率能冲五个亿。
阿胶是东阿强势,但东阿卖五六十亿,他九芝堂卖个十来亿也不算过分吧,目前九芝堂阿胶加驴胶补血颗粒不到五亿,未来两年翻一番到十亿,目标还是现实的。安宫牛黄丸是同仁堂的招牌,大家只认同仁堂也是有群众基础的,但胜在九芝堂有一批卖处方药的大哥大姐们,现在蚂蝗药要收着卖,不能太过发力,刚好让他们去跑安宫牛黄丸,这样可以免得亏本养着他们,而同仁堂向来对医院渠道不重视,生怕医院的低价采购冲击现有的零售体系,这块市场竞争难度不大,因为强势的同仁堂和片仔癀们不屑于医院渠道,其他厂商又苦于没有相应的销售团队去跑,专门建个团队显然是不划算的,九芝堂恰好有这样的团队,不需要加大投入,顺带着提高业绩,凡是有招标的都可以去应标投标,老九要拿下不会太难,只是利润微薄,如果按一丸一百块钱批给医院,能不能赚个十块钱的净利润还成问题,但通过医疗渠道的高覆盖,也可以打响它的品牌,毕竟新病号都是先从医生那边领药,接触到品牌的,先不赚钱高覆盖,待到培养出了品牌忠诚度之后,再提高药价杀猪也不迟。
斯奇,成都金鼎,海南九芝堂,这三家加起来的营收,还不如迪龙制药一家的多,但很奇怪,九芝堂就是不想把迪龙收进来并表。去年迪龙曾经有过一笔股权变更,但不是九芝堂或者友搏去接盘,而是又被猪队友辰能给纳了。总之,我对九芝堂不并表迪龙充满了问号,但他们又不会把内幕告诉我。
总结九芝堂的营收状况,重要看点就是在新建成的国药一期项目上,看他们何时能投产,何时能达产,何时能满产。这个新厂的产品类别也很明确:八百吨阿胶产能和一千万粒安宫牛黄丸,就按对半打折算,也是妥妥十几个亿的产值摆在那,阿胶是OTC自保健,只要有能耐卖出去就不用担心被上面监控受限,安宫牛黄丸虽然是处方药,但它同时也是双跨品种,并且非医保项目,也是能往死里卖不用担心受限的品种。次要重点就看友搏何时能够通过欧盟认证,何时能够推出新药或者原料药,但就算认证通过,就算有新药投产,这个都可能不会有多大惊喜,两年能够多卖一个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倒不如期待他们把蚂蝗药多卖一点更具有张性。至于斯奇生物,成都金鼎和海南九芝堂,他们已经习惯了摸鱼躺平,很难指望他们有什么突飞猛进的业绩表现,顶多成都金鼎产品线较为丰富,但它的营收规模,也估计顶多摸到两亿,三个亿就是绝对的天花板了——除非全国爆发香港脚疫情,能够让它的足光散卖断货,否则,还是少在它身上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