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出现头晕、心慌、耳鸣、胃痛、时不时出现腹泻,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因此还会多个科室之间反复就诊却一无所获,不仅造成患者思想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压力,还会明显增加患者的就医成本和医院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那么,我们在临床中该如何鉴别上述症状是躯体疾病导致的,还是由于焦虑本身导致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焦虑的本质,进而认识焦虑的不同程度,及其导致的伴随症状。
一、焦虑
焦虑是对未发生事情的一种恐惧感。有焦虑情绪的人往往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种种不利的、负性的猜测,以至造成紧张、不安和恐惧。虽然正常人就有焦虑情绪,但如果处于持续的焦虑状态不仅会对家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出现反刍思维(产生大量负性冗余垃圾想法)导致思维效率下降、进而导致行动力下降、兴趣减弱、自我封闭、自我负面认知导致自我否定,陷入焦虑—抑郁的思维怪圈。如果不及时调整这种负性情绪,就会演变为焦虑症。
需要注意的是,持续的焦虑其实是一种无效的精神内耗,会损耗内在的心理能量及内在动力,降低外在行动能力,由此形成负向自我否定的认知,这会进一步加重焦虑抑郁状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也是焦虑抑郁一般伴发的原因。
二、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这种症状会干扰日常活动,难以控制。常见的焦虑症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和分离焦虑障碍等。
三、躯体症状——负面情绪的外化
躯体症状虽然不是患者的心理体验,但它与内心痛苦体验密切相关,因为患者受到持续、多变、痛苦、难受、捉摸不定的躯体症状折磨,犹如在给患者反复上刑(这种感觉有点像凌迟),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各种刑罚,你不知道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如何缓解?何时缓解?会不会加重?是不是身体有重大疾病?无人述说,无人理解,无法有效治疗,因此也非常痛苦。
躯体症状从头到脚、从前到后、从内到外,极其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头部胀痛、一过性脑内涌入热液感、耳鸣、咽部哽咽感、睡着前心脏烧炙感、胃刺痛、肋间痛、胆囊区痛、手抖、后背痛、腰痛、便秘、足底垫厚麻木感、夜间盗汗……。
① 这些不确定性和痛苦体验会诱发严重的负面情绪体验(反感、紧张、憎恶、排斥……)并加强患者的恐慌和焦虑,消磨其意志和希望,只要患者没有从中走出,就会一直备受折磨。
② 躯体症状一般均无药物对症治疗,实际上精神科医生一般也不会对患者的躯体症状给予药物治疗,这种尴尬现状也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体验和绝望感。
③ 实际上,躯体症状与焦虑症状是明显正相关的,因此,也可以作为焦虑症状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所以随着焦虑的逐渐缓解,躯体症状也会自然减弱或消失。
④ 躯体症状与焦虑也会形成一种互相促进、互相恶化的效应。如果你越是关注/在意躯体症状,你就会越焦虑,越焦虑,就越会在意躯体症状。
四、如何区分是躯体疾病引起的症状,还是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
很简单,相应部位出现不适,就去相应的临床科室门诊挂号求诊,如无问题,那么就应该想到可能是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了。
五、如何缓解因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
目前来看,对于由于焦虑抑郁引起的躯体症状,没有太理想的缓解方法,目前住院患者可接受按摩椅按摩治疗,其他还有音乐放松治疗、绘画治疗……但个人体会是对于急性期的患者,上述疗效乏善可陈。基本原则是转移注意力,包括前述的各种方法,以及运动(但往往严重焦虑抑郁患者是缺乏行动力的),由于一方面患者无法像正常人那样享受到具体疗法结束后的轻松和快感,因此在尝试几次之后,会对这种疗法贴上了“无效”的标签。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急性期的焦虑性抑郁症患者很难渡过的原因所在。患者需要极其坚定的信心和无限的希望,因为只有焦虑缓解了,躯体症状也会相应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