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一站起来就头晕。”近日,陆军某部战士小魏被战友们送到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中心就诊。副主任医师尹泽钢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判断小魏可能是患上了耳石症。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小魏逐渐能自行站立,一周后头晕症状消失。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是由耳石移位引起的一种前庭性疾病。内耳中有个“耳石器”器官,主要功能是保持人体在静动态下的姿势及运动平衡。耳石器内有一层耳石膜,上面黏附着许多碳酸钙结晶,医学上称为耳石。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但如果出现中耳炎、前庭神经炎、病毒性迷路炎、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内耳供血不足、老年性退行性改变、骨质疏松、头颅外伤等致病因素,可能导致耳石脱落。耳石脱落后,撞击到负责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人就会感觉天旋地转。
耳石症大多出现在坐卧体位变化或卧位翻身时,严重者可因头部的轻微动作发作。每次发作时,病程持续1分钟左右。若患者仅在头位变化时出现短暂、剧烈的眩晕,头部保持相对静止时,症状自行缓解,很可能是耳石症。
耳石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可自愈,多数耳石症患者在发病后的几天或几周内会好转。如果眩晕感持续存在或影响生活,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以明确病情。若诊断为耳石症,应遵医嘱进行手法复位治疗。手法复位是目前治疗耳石症最为常见有效的方法,即通过一系列特殊姿势,改变耳石在内耳中的位置,使其在内耳中相对固定。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必须由专业的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如果复位后仍存在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耳石症容易复发,建议耳石症患者在复位后的48小时内,采用半卧位姿势睡觉,两周内尽量避免患侧起躺卧位,起卧时动作要慢。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都是耳石症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耳石症患者在复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尤其要避免头部遭受外力撞击。合并脑血管疾病、失眠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耳石症患者,要积极对症治疗相关疾病,防止耳石症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