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网 阿胶品牌 阿胶,为什么非得是驴皮熬制?为什么是东阿的好?

阿胶,为什么非得是驴皮熬制?为什么是东阿的好?

阿胶(Colla Corii Asini)是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L.)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胶块,阿胶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被历代医家誉为滋补“上品”、补血“圣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医药文化孕育出的璀璨明珠。几千年来,阿胶“补”的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尊崇。时至今日,阿胶依然是中医治疗血虚的首选药物。今天探究关于阿胶有趣的话题。

阿胶探源:阿胶为什么是驴皮熬制,以东阿出产而闻名于世呢

让我们从阿胶的起源说起。

1. “胶”与“阿胶”

早在周代时期,我国就有用动物皮熬胶的记录。

在我国原始氏族公社繁盛的新石器时代,伴随着陶制烹煮器的出现,人们通过食用禽兽肉类,逐渐发现久烹兽皮,其汁液可渐浓缩成一种黏稠物,用以粘合物件,干燥后坚牢难破,于是就发现了“胶”这种物质,并用以制造弓弩等。兽皮本可食用,胶亦可食用,人们食用胶后,发现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于是胶又渐成为一种药物。当然,这种发现并非一蹴而就,最初是偶然发现,其后又经过先民们的不断摸索、实践,最终有了较成功的经验。

用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提到“犀胶”,表明周代以前中原大地犀牛尚多时,人们曾用犀牛皮制胶,说明我国制胶历史相当久远。先秦时,厚韧的犀牛皮可以用以制将士的护甲,由于致滥肆捕杀,春秋以后犀牛在中原地区绝迹,

胶的用途,最初并非以药用为主。据先秦文献记载,胶首先是制造弓弩的重要军事物资,因此很早就为人们所重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胶的品种、质量鉴别和制法已有相当经验。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记载“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犀胶黄”。对胶的质量鉴别提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绘而博廉。”即鉴别胶,以色红赤、带光泽、有纹理、成团块状又具锋利的棱角者为好。对胶的熬制,要求做到“鬻胶欲孰,而水火相得”。即制胶要熬熟熬透,锅中用水以及锅下用火要适当。

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方书《五十二病方》:“白处方:……煮胶,即置□于□火上,令药已成而发之……”“大带者:……,一、以清煮胶,以涂之……”“□(癃)病:……一、□,以水一斗煮葵种一斗,浚取其汁,以其汁煮胶一梃半,为汁一参,而(以下残缺)。”

其前者,因书简太残,内容难明。其二者,是以醴酒的清液与胶同煮,涂患处,治疗类似今天缠腰丹一类疾病。其三者,简虽残,但仍可看出是以葵种加胶治疗淋症一类疾病。据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抄写不晚于秦汉之际,其成书应在战国或更早,说明胶的药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汉代以来,动物皮熬胶曾经有多种名称,“阿胶”之名已见于汉代文献,已成为常用药物,汉代书典籍记载,“胶”根据原料不同,分为阿胶、白胶(鹿胶)两种。汉代《伤寒杂病论》中,以阿胶配伍成“川芎当归胶艾汤”、“白头翁加甘草汤”、“大黄甘遂汤”、“黄连阿胶汤”、“黄土汤”、“猪苓汤”等,用以治疗内科、妇科等多种疾病。成书约在东汉末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着:“出东阿,故曰阿胶”。《千金·食治》提到了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质块,故称驴皮胶;晋唐时期“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的此外,汉代文献中还有“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今当地传说由傅氏和尚发明用驴皮加工成胶传与后人,为了纪念他,“致”通“制”,取“制造”之意。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盆覆胶的说法。南北时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曰:“胶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书画用;厚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浊黑者,可胶物用,不入药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第九十,煮胶法中记载:“用盆凝胶后合盆于席上”,有“盆覆胶”之意,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制胶的质量也有了要求。

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煮胶要用二月、三月、九月、十月,余月则不成。娑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其胶势力虽复相似,但驴马皮薄毛多胶少,倍费樵薪。”“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可见,此时认为什么皮都行,并不以驴皮胶为贵。到唐代,陈士良《食疗本草》中首次提出以牛皮制作的胶称为“黄明胶”,一直沿袭至今。而陈藏器《本草拾遗》、王焘《外台秘要》等书,同时记述了驴皮胶、黄明胶和阿胶,作用相近,应用未加细分。

2. 驴皮熬胶成为主流

驴皮取代牛皮制阿胶的原因:驴起源在非州及西亚,后扩散新疆、蒙古一带。是汉张骞通西域时把驴引进了中原地区。驴适应性好,耐粗饲,繁殖力强,行动灵活,被农户广泛饲养,成为中原地区与牛马猪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这样也就有了驴皮胶。牛皮胶逐渐被驴皮胶取代,除了药效上的差别,主要是五代至宋实行的“牛皮之禁”有关。古代牛皮特别是军事上制作将士的甲胄、盾牌、车马挽具及制胶用于弓弩,用量甚大。唐末五代,战乱不已。禁止牛革筋角出境“皆输于官”,初由官收买,后作税交纳。宋初“民间自死牛皮筋角,并中卖入官,量为三等支作钱。至宋仁宗时,因与契丹战争频繁,“人户自死牛马皮筋角,限半月赴官送纳。”再加上当时耕牛是极重要的生产工具,不能随便宰杀,只有病、老死之牛皮。正是上述原因,唐代已大量用驴皮阿胶。

隋唐时期,阿胶与其他胶可同样药用。唐孟诜《食闻本草》记载到:“牛皮作之谓黄明胶,驴皮作之则称阿胶”,唐《本草拾遗》:“诸胶皆能疗风……而驴皮胶主风为最”……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提到“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可见制此时牛皮、驴皮胶已成两大主流,制作阿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明代李时珍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明代已以驴皮为主,有的明代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驴皮。

明代李时珍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明代已以驴皮为主,有的明代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驴皮。从清代开始,阿胶逐渐统一以驴皮为原料熬制而成。清代周岩《本草思辨录》称:“阿胶以济水黑驴皮煎炼而成。”清代至今《本草求真》、《本草述钩元》、《神农本草经读》、《增订伪药条辨》等都载:阿胶应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作伪品。

3. 东阿出产“阿胶”闻名天下

东阿,古称柯或阿。战国时阿有二,分别在赵、齐两国。西在赵者名西阿,东在齐者名东阿。汉置东阿县,属东平郡。

山东东阿出产的阿胶之所以能有名,跟东阿的水质和制胶技艺是分不开的。在东阿一首流传了近千年的民谣,一语道破了阿胶天机的民谣唱道:“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打滚,狼溪河边去饮水,城里大桥遛一遭,冬至宰杀取了皮,熬胶还得阿井水。”这首民谣也不知在东阿传唱了多少年,狮耳山、狼溪河、白肚皮的小黑驴,正是这一方灵山秀水、聪慧勤劳的人们熬制出驰名中外、药食兼备的阿胶。 乡间小曲一语道破了阿胶的四大天机:所选驴种必须是黑驴;必须放驴狮耳山,饮水狼溪河;时间必须是冬至日;必须用阿井水。

东阿乌驴

山东东阿的黑驴,乌头,白肚,身体健壮,体态匀称,毛色有光泽,从小吃狮耳山野草,饮狼溪水,自然是别处的驴所不能比的。用这种驴熬的胶,功效更强。

阿井水

《淮南子》以“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喻再灵验的物质也不会有无限的作用。说明秦汉时代东阿阿胶即以质优而闻名天下。东阿阿胶品质优良,古人认为与阿井水有一定关系。

东阿地下水独特,系泰山、太行山两山山脉交汇的一股地下潜流,比重高达1.0038,并融入20余种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用此水熬制阿胶,分子量小、纯度高、利于去杂提纯和药性发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即明载此事。谓:东阿“大城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 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阿井,位于东阿镇,旧属山东省东阿县,今归山东省平阴县。阿井之水乃济水之眼,“为济水所伏流之处,其水……无论尘滓皆可澄下。即以少许用搅浊水,亦能立清”(《本草便读》)。其色绿且醇,“狼溪河其水源为憬水之源,洪范九泉之水所汇归,其性甘温。”(《中国药学大辞典》),《本草纲目》记载:阿井,在今山东·兖 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也。有官舍禁之。《国史补》记载:阿井水“性趋下,清而重”,“其井水比旁井重数倍,《梦溪笔谈》记载“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合此水制胶为最善。汉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称: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足证阿胶出东阿,一因得天独厚之井,二因东阿先民的智慧和勤劳,是万千次实践和无数汗水的结晶。即使阿井水美,宜于煮胶,也是胶工们无数次制胶实践的天才发现。这才是阿胶出东阿的历史唯物主义结论。

东阿制胶工艺

关于早期阿胶的制作工艺,现已无文献可考。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却为后世提供了参考依据。其“煮胶法”如下:“煮胶要用二月三月九月十月,余月则不成。……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然新皮胶色明净而胜,其久者固宜,不如新者)。其脂肕、盐熟之皮,则不中用(譬如生铁,一经柔熟,永无熔铸之理,无烂汁故也)。唯欲旧釜大而不渝者(釜新则烧令皮著底,釜小费薪火,釜渝令胶色黑)。

《齐民要术》记载的是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经验。而贾氏为山东青州人,又曾任位于今淄博市临淄西北的高阳郡太守,其地距东阿不过300公里。因此,此“煮胶法”自应与其时阿胶制作工艺相去未远或类同。

东阿地区的制胶工艺经千年传承改进,臻于完善。1935 年前世界书局编印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如此记载:

每年春季,择纯黑无病健驴,饲以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浸漂数日,取阿井水,用桑柴火熬三昼夜,去滓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芪归芎橘桂甘草等药汁,熬至成胶。

东阿的地下水属阴,驴皮为阳,阿胶需浴水火而生,故阿胶功效神奇系因为阿胶是阴阳相济之物! 最关键的是阿胶还是五行齐占之物,熬制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占,要用金锅银铲,桑木材,阿井水,猛火文火相佐, 经过七七四十九道工艺,加上东阿天然的晾胶气候,遂炼成阿胶。中国中药数万种,阴阳相济,五行齐占之物,天下唯此一物!

4. 清代贡胶让阿胶名声大噪

清朝年间,皇帝的宠妃患有血症,即习惯性流产,经医治无效,服用了邓氏树德堂的阿胶,治好了血症,病愈喜得龙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帝非常高兴,特封此妃为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咸丰帝同时赐给邓氏树德堂堂主 皇马褂、手折子。

1861年7月,清军在东阿大败捻军赵伦成后,专门派副都统到任氏“采圣胶,十斤有余”。谭廷襄调任、后仍时常派亲眷到任氏润惠堂购买阿胶。

阿胶作为皇室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清同治十年(1871年),朝廷曾委派四品饮差大臣前往东阿监制阿胶,此胶称为“九天贡胶”。当时皇家专放养12头黑驴于狮耳山上,冬至时,宰杀取皮,取阿井水,采用金锅银铲,烧桑木劈柴,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胶成长方块状,晾干后进贡朝庭,贡胶之名当源于此。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曾为参谋的任东阿期间,数次到任氏润惠堂求购阿胶进贡朝廷,何金龄任知县期间大力扶持东阿业。

清宣统二年(1910年),用纯正狮耳山黑驴皮;采天地精华;应用特殊熬胶工艺;经过十二昼夜精炼熬制。称为“十二天贡胶”。此胶清除了阿胶原有的腥臭味,所产阿胶清香甜润,民国初期,东阿县先后设立乾豫泰、怀仁堂、济盛斋和华丰东等新字号阿胶药店。

现在人们认为,真正的阿胶应具备3要素。 1、驴皮 用的是乌头驴,指的是德州驴,体形高大,抗病能力强,质量最好,熬制的阿胶疗效最好,而不是一般的黑毛驴。 2、熬胶工艺 采用的是传统的制胶工艺,九九炼胶法,经过99到工序,人工熬制。 3、水 熬胶的水,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用东阿镇的地下水。那边的水比其他的地方要重,这个数字就是1.0038,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是人体必需的,铁元素含量是其他元素的10倍。 东阿镇地下水的特殊性,不但有助于药效的提升,还有助于驴皮杂质的提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jiao.org/57426.html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90-9135

邮箱: ejiaobaike@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