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老年人体验到网络的乐趣,也随着年轻人跟风网购。而商家看到如此契机,纷纷在不少平台打出了各种各样的广告口号,以此来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糖不降,勒死我自己”
“人头担保,无校(效)断子绝孙”“
“拿命保证,从未失手”
这些口号看着信誓旦旦,实际上有没有效果,大家心知肚明,就连客服自己也回复:“每个人的体质、年龄不同,没法给准确答复”。然而就是这么个“骗局”,却存在着不低的交易量。
不管是当代年轻人还是老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各种保健品呢?小九提醒大家,平时选购保健品,一定要擦亮眼睛,少花冤枉钱!
一、保健食品不等于药品,没法治病
现在越来越多商家在为各种保健食品打广告时,都会加入一些“治疗”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去购买。
保健品=药品?能治百病?错!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给出的定义,保健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也就是说,保健品只是食品的一种,不以充当治疗疾病的药物,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健康威胁。
保健品,全称为保健食品,在产品宣传上,广告法也明确规定,其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因此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也不能充当药物使用。
其实简单理解,保健品就是一种含有多种膳食成分,比如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浓缩物的组合产品,用来满足人体通过普通膳食无法满足的营养物质。
一旦发现保健品广告上宣称,抗癌、防癌、治疗肿瘤、治疗近视、治疗高血压、缓解大脑衰老、治疗乳房肿痛、增高、调节内分泌失调等字眼,均为虚假广告宣传,一定要远离。
保健品的价值主要是保健功能,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糖、抗氧化、缓解视觉疲劳等,正确认知保健品的价值,才能更好实现辅助治疗,有利机体健康发展。
二、5种保健食品,实则伤身又坑钱!
市面上这几款“网红”保健品被吹嘘得功能繁多,但实际上它们真的有如此强大的功效吗?
1、阿胶
阿胶非常受女性市场欢迎,一直被认为是补血、美容养颜、抗衰老的佳品。
真相是,阿胶是由驴皮熬制的,虽然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但成分跟家常的猪皮冻没有太大差别。而且从营养价值看,胶原蛋白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人体分解成氨基酸,跟普通蛋白质无异。
2、蜂胶
蜂胶被传为“抗癌补品”,每天食用抗癌,可以降低癌变的概率。
蜂胶其实就是蜂蜜的分泌物+树脂+蜂蜡形成的混合物,主要是蜜蜂用来填充蜂箱空隙的。而癌症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就连药物都无法完全治愈,更别提连药物都算不上的蜂胶。
3、黑枸杞
黑枸杞一度被唤作“软黄金”,其花青素更是被称为具有万能功效。
真相是,黑枸杞含有的花青素其实不过比红枸杞稍微高了一点,除了黑枸杞,一些紫黑色的蔬菜水果如茄子、葡萄、桑葚等都含有花青素,想要补充花青素,并不一定需要购买贵价的黑枸杞。
4、葡萄籽
吃葡萄时很多人都会嫌弃葡萄籽苦涩把它吐掉,然而却有商家宣传葡萄籽是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的佳品。
真相是,虽然有研究证实葡萄籽的提取物可抑制癌细胞,并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但这些实验都建立在体外研究的基础上,对于人体是否有同等功效,并无更多数据证明。
5、酵素
早前,酵素可以说是非常火了,在某书平台,不少博主宣传可以帮助排毒、美容、减肥。
真相是,这就是个“大忽悠”。酵素其实就是生化活性酶,也就是蛋白质的大分子。当酶进入胃部后,很难承受酸性环境考验,被分解的七七八八,再到小肠,更是被分解失去活性。相当于吃了个寂寞,更别提它所谓的功效了。
三、提醒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牢记4点
保健品只是一种身体营养的补充形式,对于老年人而言,如何避免购买到“假冒保健品”呢?
看标志
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批准文号一般会标有年代号和顺序号,如:卫食健字(2002)第0001号或是卫食健进字(2005)第0002号。
不是越贵越好
虽说一分钱一分货,但也不能以价值作为衡量标准。不同的产品剂量、添加物、品牌不同,价格也不宜,购买时,主要还是根据保健功能选择。
看产品禁忌
保健品并不是没有限制人群,因此购买时,主要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看看自己是否该产品的“特定人群”。
提醒谨防广告骗局
对于一些保健品宣传渠道,如“专家”义诊、“赠送体检”、“免费旅游”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相信他人的夸大宣传。最好在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索要销售凭证。
当然,最好的保健方式,并不是依赖保健品,而是做到:食物多样化、油脂要适量、三餐要合理、运动要坚持、心态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