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泽泻是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中医认为泽泻有利水渗湿,清热泻火的功效与作用。常见如三七泽泻膏、泽泻汤等。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下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什么是泽泻
别名
水泻,芒芋,鹄泻,及泻,牛唇(《尔雅》)
来源产地
泽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生于沼泽边缘,主产于四川、福建、江西等地。
采收炮制
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晒干或阴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水润透切片,晒干,亦可趁新鲜切片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状性味
以个大、质坚实、色黄白、粉性大者为佳。
性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2】泽泻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功效
利水渗湿,清热泻火。
应用
1.小便不利,水肿胀满
本品甘淡渗湿,入肾、膀胱经,利水作用较强,对于水湿停蓄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常与茯苓、猪苓等同用,方如《丹溪心法》四苓散,若妇人妊娠遍身浮肿,气喘息促,大便难,小便涩,配桑白皮、槟榔、赤茯苓,即《妇人良方》泽泻散。若治膨胀水肿,以之与白术为末,茯苓汤送下,如《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散。
2.痰饮泄泻
本品渗利水湿,能行痰饮。用于心下支饮症见头目昏眩者,与白术相伍,如《金匮要略》泽泻汤;若痰饮积于下焦,脐下怜动,头眩吐涎者,治以《伤寒论》五苓散。本品利小便而能实大便,对于湿盛泄泻,与赤茯苓、车前子、茵陈同用,如《世医得效方》通苓散;而伤湿夹食滞之腹胀泄泻,配伍苍术、厚朴、陈皮等同用,如《丹溪心法》胃苓汤;治感冒霍乱吐泻,则与茯苓、白术同用,如《本草纲目》之三白散。
3.带下淋浊,阴虚火亢
本品甘淡性寒,入肾与膀胱,泄两经之热,既能清利膀胱湿热,又能泻肾经虚火。故用治下焦湿热之淋证,常与车前子、木通、黄柏同用;若阴虚有热之淋沥涩痛,治以《伤寒论》猪苓汤;若治虚劳腰重,小便淋沥,如《太平圣惠方》泽泻散,以本品配伍丹皮、木通、榆白皮等同用。对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盗汁、耳鸣腰酸,常与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
【3】泽泻的食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水煎服,6~12g。
毒副作用
泽泻中含有泽泻醇类物质,可引起食欲下降,肠鸣增强,其中的刺激性物质,内服后可引起胃肠炎。大剂量服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肝功能异常、血尿,严重时引起呼吸麻痹。还可出现皮疹、瘙痒,外用可致发泡性皮炎。长期应用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对肝肾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