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东阿县的阿胶业已达鼎盛时期,城内熬胶作坊林立,从业人员颇多。道光年间(1846年9月),铜城赵氏少年入坊苦学,深得制胶精髓,中年后(1866年秋)开业收徒,创立赵氏胶坊。赵氏胶坊熬胶技艺超群,品质地道,其胶远近闻名。
清朝咸丰年间,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体怀六甲,患血症,御医久治无效,家居东阿的户部侍郎陈宗姒知皇妃患病不愈,便上书推荐东阿铜城“赵氏胶坊”所制阿胶,慈禧太后服用后,病愈并喜得龙子(即后来的同治帝),咸丰皇帝大悦,慈禧便祈求咸丰帝为赵氏胶坊赏赐。咸丰看着慈禧与龙子,顿笔疾书,赐与赵氏胶坊为“贡禧堂”,并追封贡禧堂阿胶为“贡胶”。至此,赵氏胶坊更名为“贡禧堂”,上奉朝廷,下泽百姓。
民族精髓,代代相传。山东东方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云峰是明朝“赵大善人”赵德和的第十九代传人。
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注册资本6000万元,资产上亿元,员工400余人,占地100余亩,阿胶及其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3000余吨,一家集阿胶、阿胶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十余年来,山东东阿东方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掌门人、董事长赵云峰以企业家特有的睿智与胆识,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塑造了东方阿胶在行业中的典范。
从筚路蓝缕的草创到海阔天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赵云峰从东阿县物资局离职成为了一名下岗的失业工人。凭着年轻人不服输的劲头和能吃苦的精神,下岗后的赵云峰投身到了"下海创业"的大潮中。创业之初,赵云峰手头仅有4800块钱,为了筹集启动资金,他拉下面子挨家挨户的借遍了亲戚朋友的钱,终于在1995年初成立了以生产阿胶水晶枣、枣汁、枣浆为主的东阿县阿宝食品厂。
创业初期,恰逢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阿宝食品厂大部分阿胶原料被拉走导致企业一度停业瘫痪,沉重的打击并未击退赵云峰生产阿胶的念头,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渐放开和赵云峰多方努力,一年后,他终于开始了阿胶生产之路。2002年赵云峰通过扩大生产基地,完成了集科、工、研为一体的产业园改造。2010年,公司在东阿县经济开发区新建现代化综合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了公司规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2012年,公司推出了百年老字号"贡禧堂"作为主打品牌。
近两年来,公司聘请著名国医大师唐祖宣出任贡禧堂阿胶医学总顾问、首席养生专家,成立唐祖宣学术研究室、传承工作室,凭借国医大师的助推,持续挖掘阿胶滋补养生的传统功效;与济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阿胶活性肽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进行阿胶的现代化研究,为传统阿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塑造品牌 优化渠道
近两年来,随着阿胶快销产品的出现,许多中小阿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两三年间,东阿县便有百余家和阿胶保健品有关的企业。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住自己的竞争优势?作为东阿县阿胶保健品行业的领跑者赵云峰深知,用匠心打造出质量过硬的产品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在贡禧堂的生产车间,整整齐齐、堆积成山的黑驴皮,虽散发着浓重的腥味,却真材实料,干干净净。大众网记者按照其泡皮、刮皮、焯皮、化皮、靠汁等49道工序的顺序依次游览,虽只是走马观花,但却是近距离的品鉴细究其生产过程。在这复杂的四十九道工序中,公司将手工提纯与机器提纯相结合,使得贡禧堂阿胶再现贡品阿胶独有的"透如琥珀脆如瓷,黑如瑿漆甘若泉"的特性。
为保证产品质量,赵董事长建设了5万多平米的标准化GMP十万级净化车间及产品研发技术中心,构建起了东方阿胶产研结合的生产制造体系。从原料的入厂控制到生产过程的全程跟踪,从中间产品的标准检测到成品严格的出厂检验 ,则体现了无盲区、无缝隙的质量监管机制。
在销售渠道方面坚持多渠道、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产品销售覆盖了全国各大中型超市、OTC医药连锁店,组建了专业的电商、微商团队发展网络快销方式。先后与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京东商城、广药集团等国际知名终端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形成了以"互联网+阿胶"的线上销售为引领,以线下体验店为支撑,采用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思路构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营销新模式。
专注品质是企业立足之本,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活力则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不断成长壮大的东方阿胶也开始对接资本市场,实施股份制改造的步伐。2013年12月,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标志着公司向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15年10月正式启动新三板挂牌工作,2016年7月27日,公司取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同意挂牌的函。9月1日在北京参加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举行的挂牌仪式(股票代码为838841),"在新三板上市后,一个方面是解决了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是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