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网 阿胶史话 曹植赋诗赞阿胶

曹植赋诗赞阿胶

曹操之子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梵呗音乐的创始人,他的“七步诗”脍炙人口,他曾经做过“东阿王”,初来东阿,骨瘦如柴。后来因为常食东阿阿胶滋补,身体受益非浅,于是感念而作《飞龙篇》:"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堂,金缕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曹植诗中所指的仙药,就是东阿县出的阿胶。  曹植与阿胶 曹植贬封东阿王来到山东东阿县之后,由于满腹经纶无处施展,心情十分苦闷,整天郁闷寡欢,只想以酒浇愁,无心料理政务。俗话说,以酒浇愁人更愁。不久,由于气火攻心。他便病倒了。家人多方求神拜医,均不见效。眼看着他一天天瘦弱、下去。以至奄奄一息,只得暗暗为他准备后事了。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叩响了王府的便门。开门一看,门前站着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年纪约十七八岁,头挽云髻,身着罗衫,体态轻盈,飘飘若仙,身后背着一只精巧别致的草筐。老家人看傻了眼,姑娘倒先开了腔:“老人家,听说王爷贵体有恙,特来探视一下病情,请您行个方便,给传禀一声。” 老家人摇了摇头说道:“姑娘,王爷的病,神道医道都请过了,就是不见好转。俺看你年纪轻轻的,还是别找这个麻烦为好。” 姑娘笑了笑道:“老人家,俗话说,偏方能治大病,为何不让俺去试一试呢?” 老家人没办法,只好让姑娘进了王府。 经过传禀,姑娘来到东阿王曹植的寝宫。只见曹植躺卧病榻,枯瘦如柴,面无血色,只有微微的一丝鼻息。姑娘放下草筐,轻舒玉腕,号了号曹植的脉搏,然后对站在一旁的家人说:“王爷的病情并不太重,只是气火郁结气血两虚所致。我这里有一剂药膏,把它化开煎好服下即刻痊愈。”家人半信半疑的很快将药煎好,慢慢喂到曹植嘴里,不大一会儿,只听的曹植腹内咕咕作响,出了几个虚恭,神志清醒了许多。灰白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红润,四肢也能自由伸动。这时曹植慢慢睁开了双眼,苏醒过来。 当曹植听说使他病愈的竟是眼前这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时,神情为之一振。 姑娘见曹植醒来,笑着问道:“王爷,您感觉如何?” 曹植活动了一下身子说:“很好,很好。姑娘竟有如此起死回生的绝世医道,实在太感谢了。” 姑娘道:“区区小事,何劳王爷感谢。” 曹植见姑娘如此谦诚,更是敬佩不已。于是问道:“不敢动问姑娘芳名,仙居何方?所用妙药为何如此灵验?待本藩身体康复后,定当登门拜访。” 姑娘道:“小女渔姑,家住离此不远的鱼山之上。所用药剂乃是咱们东阿县当地的传统名贵中药——阿胶。其原料主要是用纯黑无病的健驴.剥下皮来,再加以其它中草药,取阿井之水熬制而成,为上等滋补药品,具有滋阴润燥,养血止血的功能。王爷因思虑过度,体质虚弱,服用阿胶,正好滋养气血,故而疗效明显。” 曹植闻听,惊叹不已,在自己的封地之内不知还有如此神奇的灵丹妙药。于是暗自思忖,待身体康复后,一定要渔姑帮忙,将这阿胶多多配制,以拯救天下的苍生黎民。想到此.心情为之一振,随即吩咐准备酒饭,款待渔姑。渔姑推辞不过,只好客随主便了。席间,曹植双眉舒展,谈笑风生.一扫往日的郁闷之情,并吟诗一首,以示感谢。诗曰: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静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渔姑见曹植笑逐颜开,才华横溢,但就是有点玩世不恭,知命达观。她虽这么想,脸上却笑意荡漾,宛若一朵盛开的石榴花。交谈中,曹植也发现渔姑深谙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于是便命人抬出他久未弹奏的箜篌,让渔姑弹唱一曲,以觅知音。渔姑推托不过,只好从命了。渔姑略一沉思,随即边弹边唱道: 沧桑社稷几多秋, 浪淘沙尽纯金留。 好男儿志在四方图报国, 莫让年华付东流。 曲尽.余音仍萦绕不绝,震荡人心。曹植细细品味,感到不但琴声悦耳.词句甚有开道之意。他猛然醒悟到,这聪慧的小渔姑岂不是在借词曲来医我忧郁、颓废的心疾吗?因此,他对渔姑倍加感激。为表诚意和不负期望,又吟诗一首。诗曰: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渔姑听罢.高兴的说:“王爷有如此激情抱负,就不负众望了。天已不早,恐家人久等,小女告辞了。”曹植一再挽留,渔姑执意要走,只好恋恋不舍的让家人送渔姑上路。 曹植病体很快康复。他不时品位着渔姑的勉励之情,胸中顿生创业大志。从此他振奋精神,施展才智,潜心政务,日理万机,不到两年的时间,便把一个贫瘠衰败的东阿县治理成了“田则一州之膏腴,桑则天下之甲地”的富庶之乡。 这天,曹植看到大业有成,忽然对渔姑萌发了思念之情。他把政务安排妥当,便带了一个随从人员,打马直奔鱼山而去。 鱼山,远远望去似一甲鱼静卧。山上翠柏郁郁,云霞缭绕。山顶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掩映在云霞和翠柏之中,时隐时现,恍若仙境。山脚下,一条大河,水绕山转,滔滔之声,若雷霆万钧。曹植望着山景,不由得快马加鞭,来到山脚之下,迎面遇一老丈,曹植忙下马上前施礼道:“老丈,动问此处可曾有位名叫渔姑的姑娘?” 老丈眯着眼睛,捻着胡须,沉吟了一阵,慢慢说道:“客官,这儿没有叫渔姑的姑娘,只是……只是这鱼山顶上有一座渔姑庙,庙内供奉着一尊渔姑娘娘。” 曹植听了不由一怔,自言自语道:“渔姑庙?渔姑娘娘?这……” 那老丈见曹植愣在一旁,接着说道:“客官,这渔姑娘娘可灵验了,您大概不晓得吧?”曹植道:“小王很少来此地走动,老丈何不讲讲这渔姑庙的来历?”古道热肠的老丈让曹植坐在一块大青石板上,讲述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仙姑路过这里。她看到鱼山云蒸霞蔚,风光秀丽,又有一条大河从山下流过,气势壮观,便流连忘返,在鱼山居住下来。这位仙姑你道是谁?她是玉皇大帝的义女,掌管着天下的水族,因此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呼她“渔姑”。自从渔姑来到这里,每年的桃花汛期,五湖四海的鱼儿便成群结队的顺着大河前来朝拜渔姑,鱼山也由此得名而远播。并且渔姑还善以神奇妙药阿胶为当地和周边的百姓治病,于是乡亲们又亲昵的叫她“渔姑娘娘”。后来不知何缘故,渔姑被召回天庭。乡亲们为了怀念她,便在鱼山顶上建起一座渔姑庙,为她塑了金身。自此,年年香火不断,岁岁游人不绝。 曹植听到这里,心情一阵激动。他辞别了老丈,沿着崎岖的山路,朝山顶奔去。 曹植来到山顶,举目观看,在一片空旷的平地上,果然有一座雕梁画栋、建筑别致的庙宇。庙门之上,悬挂有醒目的“渔姑庙”的匾额。进得山门,迎面大殿内立着一尊金碧辉煌的塑像。曹植仔细一望,顿时惊呆了。原来这尊塑像,同两年前为他治病的渔姑姑娘一模一样。她那笑吟吟的表情,好像在欢迎曹植的到来。 曹植心迷顿开。他恨自己没能早来探望。他默默的肃立在渔姑娘娘塑像前,怀着感激和悔恨的心情,向渔姑娘娘作了一番祈祷。并为她重修了庙宇,彩绘了金身,还把向为秘不传人而专为皇亲贵族垄断使用的神奇妙药阿胶,发扬光大,成为天下苍生黎民的福音,以报答渔姑娘娘的救命之恩和勉励之情。为表达自己的敬慕和期望再能得到渔姑娘娘的教诲,他还在庙院附近的羊茂台上,搭盖了几间草房,政务之余,时常在这里读书吟诗,删治佛经。从此,庙院里的钟声和曹植的读书声融为一体。据说,时至今日,每当夜深人静之际,在东阿县鱼山羊茂台上,仍可听到那悠悠的钟声和那琅琅的读书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jiao.org/13782.html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90-9135

邮箱: ejiaobaike@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