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是我们常见的补血佳品,它渐渐成为人们表达敬孝之情的载体。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胶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阿胶,早在汉代,在《神农本草经》这本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中,就将其列为上品。其具体应用,载入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堪称补药中的元老。而其发明过程,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其药用功效,长期在民间传颂。
据说在很久以前,
山东流行着一种怪病,
人若得上这种怪病,便会出血而死。
当时山东阿邑有个名叫阿姣的姑娘,
她为了普济众人,
独自一人夜宿昼行,
踏荆棘,入陡涧,觅求药草。
一天,在东岳泰山,阿姣遇见一位白发药翁。
老人告诉她,必须找到吃狮耳山草、
喝狼溪河水长大的毛驴的驴皮,才能治好这种病。
阿姣听后,心中大喜,
家乡确有这么一头驴,
可那是村里恶霸王员外家放养的呀!
回乡后,阿姣再三请求王员外将此驴献出,
王员外提出一个条件:必须由阿姣一人将驴处死才行。
乡亲们知道恶霸没安好心,
可阿姣经过奋力拼搏,终于胜利了。
病人服用了驴皮熬得的药胶后,都奇迹般地康复了。
而阿姣却被恶霸暗暗害死了。
为纪念阿姣姑娘的恩德,
人们就把驴皮熬得的胶称为“阿胶”。
阿胶性平味甘,
滋阴润燥,养血止血,
男女老少皆宜。
阿胶作为一种保健补品,
一年四季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