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阳气极盛的夏季,今年的冬病夏治又开始了。"冬病夏治"也就是针对一些冬天多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适当治疗和养生,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是一种扶正补虚为主兼以祛邪的内病外治治疗方法,因此有许多人认为是夏令补剂。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
"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辨证施治,适当使用一些方药和治疗手段,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说明在阳气极盛的夏天注重养阳,秋冬才不会因阴阳不调而陡生疾病。
这也是中医学"天人合一"和"未病先防"观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哪些病是所谓的冬病夏治?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
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此时,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毛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的消化,也不能很好的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
哪些"冬病"适合"夏治"?
所有因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例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感冒、部分虚寒妇科病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其中尤以呼吸道疾病、气管炎、哮喘病、膝关节疼痛、冻疮等效果显著。
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
不论是内服还是外治,冬病夏治常采用药物和穴位敷贴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温阳补肾的药物食物内服等,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也可通过食疗,如服食阿胶改善冬季手脚冰凉的症状。
温阳补肾药膳:阿胶核桃莲子粥
材料:
百年堂阿胶3-9g,粳米50克,莲子50克,核桃仁50克。
做法:
取百年堂阿胶;粳米、莲子,洗净,去心;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粥。核桃仁切细;在粥将熟时,放入核桃仁,继续用文火煮,粥熟即可,食用时可放适量白糖。
注意事项
1、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慎食肉桂、花椒、茴香、狗肉、羊肉等。
2、夏季人体阳气浮于外,阴寒之气聚于脾胃,大量服用寒凉之品,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3、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4、夏季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5、冬病夏治属中医特色疗法,应在中医的指导之下进行辨证施治,如若不按章法乱用药物,不仅无益于养生防病,甚至会诱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