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久服轻身益气,列为上品。陶弘景曰:“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
历代本草均言阿胶以陈久者为佳,故又有陈阿胶之名。陈阿胶好的说法不仅流传于民间,许多医药古籍、经典名方或名老中医在用药处方中也特别强调用“陈阿胶”。
那些年,屡被古籍医书pick的陈阿胶
吴仪络在《本草从新》中曰:“用药有宜陈久者,有宜精新者,如……,诸胶之类,皆以陈久者为佳。或取其烈性减,或取其火气脱也”。
清代凌奂在《本草害利》也指出“对光明透照,如琥珀色或光如漆黑色气味清香,并无皮臭臊气,夏月亦不温软,陈者良,此真阿胶也。
清代杨时泰《本草述钩元》指出“陈阿胶光如漆。色滞油绿。折之即断。不作臭气。”
清代仲学格《本草崇原》指出“冬月易干,其色深绿且明亮轻脆,味淡而甘,亦须陈久,方堪入药。”
民国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指出“真阿胶烊化后,气清香,有麻油气,汁色黄白色,稠而不黏腻,味甘微咸。其原块在十年以内者,苍翠色,质尚坚;至五六十年以上者,色转黄而质松脆更佳。肺劳服之,殊有奇功。”
久负盛名的陈阿胶,为什么一直这么红?
陈阿胶治疗功效佳,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阿胶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其性味更加甘、平,滋补效果也更好,陈阿胶治疗旧病陈疴,屡有奇效,自明代以来,逐渐成为医学家共同认识,并在著作处方中有所体现。
明代罗浮山人《文堂集验》用陈阿胶治疗,胎漏出血。
清代俞根初、徐荣斋《重订通俗伤寒论》用治疗妇女血虚。
清代爱虚老人《古方汇精》用于治疗月候不调、干血痨症。
清末丁甘仁《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用于治疗妇人迈年骤然血海大崩不止。
清代云川道人《绛囊撮要》治疗虚劳经闭。
清代陶承熹《惠直堂经验方》治疗血崩不止。
清代叶天士《种福堂公选良方》用治疗腹中攻痛,面黄肌瘦者。
此外,在中医名家蔡香荪、徐相任等的大量膏方案例中,皆采用陈阿胶入药。
由此可见,陈阿胶在治疗出血及陈年咳嗽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明代卢之颐在他的《本草乘雅半偈》中特别提道:“阿胶须陈久方堪入药。”现代《中药大辞典》中也记载:“真阿胶其原块在五六十年以内者,苍翠色,质尚坚;五六十年以上者,色转黄而质松脆,更佳。肺痨服之,殊有奇功。”
陈阿胶不上火,气味佳
“陈酒不上头,陈胶不上火。”一般认为新制成的阿胶有火气,极少数人在服用新阿胶之后,会出现火气亢盛的表现,放置时间越长,其火气越减,中医强调用的陈阿胶是平性的(不温不凉),大多数人可以长期服用而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针对这一点,我们利用电子鼻技术、固相微萃取-气质色谱联用技术等展开了研究,发现新制阿胶中含有的部分挥发性刺激成分,是引起“上火”的因素之一,而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这些成分会逐渐减少。
在试验中,选取了东阿阿胶五个不同年份阿胶样品,其批号分别为1991年(910809-4)、1996年(960906-3)、2001年(a010410-2)、2006年(060707)、2011年(110467)生产的阿胶样品,通过分析其挥发性气味成分,比较各年份阿胶中气味的变化及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阿胶保存年数增加,阿胶的气味组分数目的确呈减少趋势,其中易引起上火的刺激性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均有所减少,这些小分子挥发性成分的减少可降低其对人体血管的刺激作用,消除燥性,降低或消除其“火毒”,服用不易上火。所以说,陈阿胶可以“去火毒,不会上火”,确宜长期服用。
陈年阿胶赛黄金,该如何保存?
综上所述,无论是医学名著、中医名方还是现代科学理论,都论证了陈阿胶在调理、滋补、养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阿胶越陈越值钱的观念也已深入人心,而存放超过十年的阿胶更是珍贵。
在中国阿胶博物馆,珍藏了一块180多年前道光年间的贡胶,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教授赞其为上品:“阿胶是越陈越好的,因为炼制的过程中用了太多的火,放久了才能让这火气慢慢散去,存了5年再吃比较好,这块年代久远的皇室贡品,更是宝贝。”
然而,阿胶虽陈的好,但也并非大家常说的存放越久越好,在存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湿防潮,需要在密闭包装、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持干燥通风,使其发生稳定“陈化”变化。
阿胶用陈用新,也因人而异,阿胶性本平和,新药、陈药差别也并非很大,目前尚无确切佐证阿胶陈放多久在某些功效上一定比新阿胶要好,因此,用胶也不必为此太过纠结,一般说,吃阿胶明显上火的人,服用陈放3至5年的阿胶即可,若家中偶然发现有十几年以上的陈胶,若无霉变、无受潮、气味正常的话也可以服用的,大可不必着急丢弃,不放心的话可以咨询一下专业人员,对品质进行一下鉴定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