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既病,则脾无所廪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
——《黄帝内经》
胃受纳、腐熟水谷,脾运化精微,二者相互合作。因此,中医习惯将它们合起来论述,称“脾胃者,仓廪之官。”而不是单独说脾或胃。而且中医亦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从而将健脾养胃视为一体。
脾胃纳运相助,协同作战才能消化吸收好
脾与胃情同手足,一方一旦出现问题,另一方必定会受到影响。《黄帝内经》就这样分析脾与胃之间的关系:“胃既病,则脾无所廪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
☺ 脾胃是合作伙伴
脾胃之所以形影不离,主要是因为它们之间是纳运相助的合作关系。胃是人体内用来提供物质营养的重要脏器,它在接受食物之后,通过消化、吸收,将其转化为营养,输送到身体各处,但这个过程少不了脾主运化、主升清的帮助。
☺ 脾胃同病相怜
通常情况下,脾如果有了问题,它的输送功能就会减弱,这时,胃也要受到影响。因为只吸收、不输送,胃就会产生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同样,如果胃产生了病症,营养生成不足,脾的运化也就不足,身体就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中医上讲“脾胃有病同受”就是这个意思。
☺ 脾胃调理需同步
脾胃相依相随,所以中医治疗脾胃病总是脾胃同调。比如饮食不节造成病症,出现气短、没精神、内热等症状,中医在调理时,往往采取健脾养胃的方法。因为两者相辅相依,相互影响,若要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多需要二者并重,同步调理。
脾胃升降相因,气机平衡营养输送才通畅
“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黄帝内经》
脾胃在消化食物方面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但它们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运动方向上。
♢ 胃之气,一升一降
脾与胃是受纳运化的关系,脾气的运动方向是向上的,而胃气的运动方向则是向下的。只有脾胃升降有序,人体才能气机平衡,进而达到营养输送的畅通无阻。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 无序要生病
关于脾胃之气一升一降,《黄帝内经》里讲得很清楚:“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意思是说,脾之清气如果不能升,反而出现下降,那人就要食少腹泻;而胃之浊气如果不下降,反而上升,人就要恶心呕吐等。中医上讲:“治脾胃之法,莫精乎升降。”就是要通过调理气机的平衡,来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此外,脾气上升,胃气下降,人体内的毒素和废弃物质才能得到有效的清理。正是这种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过程,维持了正常的营养吸收及废物的排泄,令生命活动得以正常有序地进行。
♢ 脾与胃,喜好各不同
脾胃的性格不同,其喜恶也是截然相反的。脾喜燥恶湿,胃则喜湿恶燥。这与二者的生理功能是相关的。
脾对水液进行转输的时候,其本身容易被湿邪侵犯;胃在消化食物时需要润泽,如果胃阴不足,胃体干燥,就像是机器缺乏油的润滑,自然影响工作一样。所以要想脾胃好,还得充分照顾到二者的喜好,保持燥湿平衡,才能令其消化吸收顺畅,气机升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