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中医调理心悸心慌的思路。
为什么会心慌心悸?原因很大一部分也可能是湿气太重!
怎么回事呢?先来看一则医案:
曾经有一位患者,男性,年仅26岁,什么毛病呢?
心下位置悸动不安,似跳非跳,似慌不慌,总之是感觉不安生,总感觉心跳不正常。但这个情况也有改善的时候。
什么时候呢?就是大便拉稀、稍微腹泻的时候。这个腹泻,隔三岔五来一回,然后心里面就安生了,但不久以后还是老样子。
这什么毛病啊?患者去过心内科,看是不是心脏不好,但是没查出来什么。
后来,此患者找中医。接待他的,是国内当代的中医经方大家。医家这么一看,发现舌苔白滑,脉象弦。而且腹部有振水之声。
再仔细一问,发现患者腹泻的时候,大便清水样,不臭。
看到这里,医家明白了,写了一张方子——
茯苓,生姜,桂枝,炙甘草。水煎服。
结果,6剂之后,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再也没复发过。
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个患者其实就是脾胃阳气不足,水湿之气停于心下胃脘所致。
什么意思啊?就是说,这个患者,脾胃阳气不足,没有办法运化水湿之气,于是水湿化作痰饮。水湿痰饮停在胃脘部位,犯于上,则形成了心中悸动不安之感。
犯于下,走于肠间,则体现为便溏、拉稀,清水样的便。
还有的,病邪犯溢于四肢,会导致浮肿。腹部的振水声,就是水湿痰饮停聚的表现。舌脉所体现的,也都是水饮之邪内聚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患者所谓的心慌、心悸、不安,说到底,还是水湿痰饮之邪作怪。
这种情况下,仲景的小配伍,茯苓、桂枝、生姜和炙甘草就比较科学。
它本名叫做茯苓甘草汤,基本配伍是茯苓,桂枝,甘草,生姜。
其中,桂枝和生姜温阳行水,茯苓利水健脾,炙甘草固护中焦。其中生姜一般用量较大,取增进脾胃阳气,化散水饮的作用。
我为什么要把这个事儿重点说一说呢?道理很简单。
我们现在的人,由于饮食不节,贪图爽口冷饮,导致脾胃阳虚的不少。我以前就遇上一个,女性,非说自己肚子胀,走路有水声,喝点水或者稀粥什么的,就涨肚。
为了避免涨肚,她拼命少喝水,多吃饼干等干巴巴的东西。
后来一看,其实就是胃阳不足,水饮内停之证。用了茯苓甘草汤的配伍,效果较好。可见,这并不是一个古代才有的问题,而是我们现代人也可能出现的毛病。
文章到这里,差不多了。我希望我的读者通过此文,能了解脾胃阳虚、水饮内停、心悸心慌这些症候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觉得,如果咱们中国人的中医学常识,都能到这一步的话,那中医的复兴,国民的健康素养,该是多么值得期待啊。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