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然
已是深秋时节,天气一天天冷起来,杭州萧山南片特有的“蒸糕”出场频次也变得高了起来。
在萧山所前镇里,五六十岁的当地人普遍会把它当做寒冷天气里御寒的甜点之一。
“又糯又甜,特别适合天气冷之后,吃完浑身热乎乎的。”大家都这么说。
蒸糕,因为有着“蒸蒸日上,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是所前镇这一带的人家上梁(搬进新房)时必备的糕点之一,和猪头肉、金银元宝糕点等一起,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
蒸糕被放进浅底长柄的竹篮子里,一块又一块,自上而下叠成宝塔状,图的就是一个壮观和喜庆。
随着时间的更迭,这种原本常在上梁时才出场的美味,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平常日子里,特别是天气转冷后,更成为饭桌上的常客。
蒸糕,也叫方糕。
“我今年50岁了,小时候几乎就是吃着这个长大的,村里的老人们基本上都会做。”所前镇李家村副书记王燕萍告诉小时新闻记者,蒸糕一般都是方的,花纹则各式各样,“小时候蒸糕上面最常见的团是梅兰竹菊这几样。”
现在天气一天天冷下来,所前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做蒸糕了。
做法其实很简单,但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是个细致活。
为了更加融合的口感,让成品不至于太过软糯,每次蒸糕都要用糯米和粳米,一般7分糯米3分粳米,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磨成粉。
“磨成粉后,用水拌湿、拌均,到刚刚可以捏成团的程度。然后搓揉,把湿的粉筛到模具中。筛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把馅料放进,一般是豆沙馅或芝麻馅的,然后再筛粉盖住,直到粉全部盖住模具。最后用刮板刮平,压实。”
村民说,好吃的馅料还是得自己做,比如豆沙,打磨好放在冰箱里冷藏成形;芝麻也是要磨成粉,更加香甜。
现在人都讲究养生,自己制作,可以对甜度加以控制,不会太甜。
蒸熟的过程更加简单,用纱布盖上,再用竹饭架压住,倒过来脱模。然后把饭架放水上蒸,等热气腾腾再闷一会儿,香甜的蒸糕就出炉了。
其实,眼下这个世界,萧山南片的美食还要好多种,人们总能把手边的食材想尽办法制作成各种美好食物。
比如年糕,“年糕刚刚做起来时,叫做膏花,没成型的时候能把膏花拉成片、切成片,天气冷的时候,烤着吃。”
再比如番薯片,“番薯剥皮后,切成丝或者块,蒸熟,撒上芝麻,再做成片晒干。”番薯可以晒的时候吃,也可以炒之后吃。
天气渐冷,你钟爱的季节限定美食出炉了吗?这又糯又甜的蒸糕,有没有勾起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欢迎来小时新闻“社区那些事”留言分享。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