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空气中似乎充满了味道,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汗味、狐臭味、脚气味等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浅吸一口都能让人“窒息”。
连小九的后台也塞满了一条条有味道的私信,主要集中在脚气、脚臭、脚痒的问题:
“我的脚最近又长水泡了,痒得难受,为什么脚气病总会反复发作?”
“脚气真的折磨死我了,到底怎样才能彻底根治啊?”
“我老公一进家门一脱鞋,真的脚臭熏天,他的脚那么臭,是不是就是香港脚?”
看来,有不少人正被脚气困扰,它究竟是什么?为何那么磨人?到底怎样才能根治?
脚气=脚气病?脚气=脚臭?
提起脚气,很多人常将“脚气病”“脚臭”与之捆绑。但实际上,脚气与脚气病完全不是一回事,而脚臭又不单单指脚气。
所谓的脚气病,其实是维生素b1缺乏病,由维生素B1(也叫盐酸硫胺)缺乏引起,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易疲劳、睡眠障碍、体重减轻等。所以尽管以脚气病命名,但与脚气并不相关。
而脚臭一般有两种原因引起,一种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神经性脚臭,需要到神经内科做系统治疗。另一种原因就是由脚气引起,是脚气的一种症状。
脚气有个较为通俗的名称——“香港脚”,医学名是足癣,是一种真菌感染的皮肤疾病,致病菌多为毛癣菌属与表皮癣菌种。
患病后常表现为瘙痒、脱屑和水疱。不仅如此,因真菌具有传播性,除了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污染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播外,也可在患者自身的不同部位传播,从而引发甲癣、手癣、体癣、股癣等。
真菌还很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脚气易在夏季高发,在寒冷干燥的冬季,症状则会减轻或消失。而且它的复发率很高,约84%的患者平均每年发作2次以上[1],因此也让人备受折磨。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脚气?
脚气有不同类型,根据皮损状态可分为趾间糜烂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
1. 趾间糜烂型
有的人患脚气后脚趾间总会湿湿黏黏的。尤其是第4~5趾,常见浸渍发白松软的皮肤,因常伴瘙痒,搔挠后就容易出现表皮破损、糜烂、甚至有渗液,发出恶臭味道。也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引发丹毒或蜂窝织炎。
2.水疱型
水疱型的脚气很容易辨认,主要特点就是在脚趾间、足底、脚侧缘会长水疱。水疱可为壁厚、液清的针尖大小,散点分布;也可为连成片,呈蜂窝状融合的大疱。初期会出现瘙痒或刺痛感,当水疱破损或液体被干燥吸收后,就会出现脱屑。
3. 鳞屑角化型
这种类型一般不会瘙痒,主要的特点是脚跟、脚底、脚侧缘出现皮肤增厚纹理加深,并且粗糙脱屑,有的人易开裂甚至出血,常见于冬季。
忽略这2点,难怪脚气好不了
患上脚气后,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就是明明有用药,但为什么总是反反复复、迁延不愈?脚气严重者还会对生活、工作造成困扰,失去治愈的信心。
实际上,用药只是第一步,并且用药也是有讲究的,不仅要选对药,还要坚持用。
在药物的选择上,可先外用杀真菌类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氮唑类、烯丙胺类(即药品名后带“萘芬”)。一些化学制剂如水杨酸、醋酸也常用于脚气的治疗。并且也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脚气选择不同剂型。
水疱型就比较适合软膏类,如洁宁-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每日取适量搽于患处,可一天2次,连用7周或者一天1次,连用4周。
趾间糜烂型由于在患处有糜烂面,那么就可先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如果仅有浸渍发白无渗液,则可用粉剂,待皮肤干燥脱屑后再用霜剂或膏剂的抗真菌药物。
鳞屑角化型有明显的皮肤增厚,就需要使用渗透性和药物浓度高的角质剥脱型,如10%的水杨酸软膏。
选对药物的同时要用够时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般用药至少需一个月。当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如果医生要求更长时间,也要遵循医嘱。同时,坚持用药一周左右,症状未见好转,则应更换药物。
日常护理是治愈脚气的第二步,在用药治疗期间还要注意不能让“真菌有机可乘”,需要营造干净干燥的足部环境。
1.做好足部清洁,每天至少要清洗足部一次,并选择一条毛巾专门擦脚,脚趾间也要保持干燥;
2.出门在外避免使用公共物品,尤其是不要乱穿鞋,也不要在游泳馆等公共场所赤足走地;
3.日常要选择透气性强的鞋袜,鞋子尽量穿拖鞋或凉鞋,而袜子可选择吸汗性强、透气性高的棉袜;
4.如果本身汗腺比较发达,足部很容易出汗,则最好在鞋中或鞋垫撒吸汗粉末,或者使用专门的止汗剂。
在这个高温炎热的夏季,有脚气的朋友们不妨依照上文的建议,坚持用药和做好足部护理,方法用对,足够坚持,相信脚气也会不翼而飞。
参考资料:1. 王爱平,冉玉平,刘维达,毕志刚,李若瑜,郑志忠,温海,赖维.足癣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51-53.2.脚气病和足癣不一样吗[J].家庭医生,2015:50.3. 刘云,查旭山.硫磺皂能赶走脚臭体臭吗[J].《自我保健》,2016: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