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不少人担心由于疫情期间,“大水漫灌”,潮水褪去,可能会出现大的通货膨胀。
那么,如何对抗通货膨胀,保证自己的财产不缩水,是当下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在此之前,房子是抗通胀的硬通货。尤其是房改房,一套一两万的房子,在高峰期竟然增值几十倍。
我们公司老总,1996年分到的房改房。因为他是老总,所以分到了最好的楼层四楼。
2016年,他置换了一套别墅。他的那套房改房卖了100万元,而房改的时候,他不过只花了一万多点,增值了90多倍。由此可见,地位越高的人,分到的房子越好,房改的成本越低,而今出售的价格越高。
同样一栋楼,我的六楼的,只卖了五十多万。而我房改的时候,花了4万,增值了12倍。
事实证明:这二十多年以来,什么房子(鹤岗等少数城市除外)都抗通胀。只是增值的幅度有所差异。但是,今天房子抗通胀的属性已经被透支了,不再具备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数据,数据最有说服力。我今天只让大家看两个数据:
第一个数据:我们所有的房子市值达到了470万亿。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超过了欧美国家的房地产价格的总和。请问,这样的估价还有一点货真价实的意思吗?我们的房地产总和能不能,应该不应该超过欧美的总和,这恐怕是小学生都能思考出来的问题吧?我觉得用荒诞不经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了。
第二个数据:我们的M 2总量是240万亿。
这是我们的广义货币总量,就是说我们所有的钱,包括流通和不流通的,总数就这么多了。
这两个数据放到一起,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就算是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房子,也只能够买到一半。我们把全社会的钱都用来买房子,其它地方一分不花,结果却只能买到一半,这荒唐不?我们其他地方能一分钱不花吗?我们住着房子,呼吸着空气就可以活下去吗?我们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了吗?
所以,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房子。假设我们用收入的一半来买房子,只能买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我们的房子的实际价值只有四分之一,其它的四分之三是泡沫、是透支未来、是提前通胀。
也就是说:
我们的房子有三倍的价格是超前通账价格,即300%。事实上,我们的房子只有四分之一的价格是真实的价值所在,是跟当前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生产总值是相匹配的。即每平方2500元——3000元,才是公平合理的价格。
房价虚高了300%,这个事实目前很难扭转乾坤。但是,如果还把它当做是抗通胀的利器,那就不是痴心妄想了,简直就是愚不可及了。抗通胀我们应该选择处于价值低洼地带的潜力品种,而不是价值估值处于天花板位置的东西,这是基本经济常识。
那么,面对通货膨胀对我们恒产的逐步侵蚀,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对抗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东西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对抗通货膨胀。
第一、技术。
俗话说得好:
“一招鲜,吃遍天”
就是拥有一门技术,就永远不怕任何经济风浪。
第二、职称。
尤其是执业药师、注册会计师、建筑工程师、消防师等含金量高的职称,收入会水涨船高,涨幅超过通货膨胀。
第三、公职。
像公务员、事业编、央企、国企的员工,收入的增长幅度肯定也会跑赢通货膨胀的。
第四、退休。
退休养老金每年的增幅一般都是5%到8%左右,老人们在无形之中,已经跑赢了通货膨胀。
第五、白酒。
比如茅台,在2000年的时候是300元左右一瓶,现在是2000元一瓶,增值幅度也跑赢了通货膨胀。
第六、东阿阿胶。
2000年的时候,每盒(500克)的价格是60元,而今卖到了2000元以上,而且似乎还有上涨趋势。
第七、学历。
学历越高,抗通胀的能力越强。如果是博士生,基本不用担心任何形式和幅度的通货膨胀了。
第八、部分收藏品。
专业要求较高,普通人难以驾驭。不详细介绍了。
第九、健康的身体。
药品是除了房子之外的又一大通胀品种。许多原价1元两元一瓶的小品种药品,一夜之间,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十几元一瓶了。
药品总是见缝插针,利用通货膨胀来推高身价。比如VC 银翘片,从原来的一角钱一袋,涨到一块钱一袋;似乎没有任何人在意这一块钱,但是它的价格指数却是大涨了十倍。同样道理,5块钱一瓶的叶酸片,能吃半个月,一夜之间就涨到了10块钱一瓶;谁也不在乎半个月多花了5块钱,可是它的通胀率却是100%。利用通货膨胀来提高效益,这个方面,谁也没有药品高明。
所以,我们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不怕任何的药品涨价。因为,我们不吃药,你涨上天了,又与我何干?
房子抗通胀的属性越来越低,如果为了抗通胀盲目出手接盘,你就很可能是避坑落井,被牢牢套住,无法变现,因此也就失去了抗通胀的功能。以上九种东西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有抵抗通货膨胀的作用。
尤其是:技术、职称、公职、学历、健康的身体这五样东西抗通胀是绝对的,而且还能抗通缩。有了其中任何一样,就不怕经济上的大风大浪,就能成为人生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