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黑夜时间长过白昼,天气也逐渐转为凉爽干燥。六个节气、整整三个月的秋天却时常被忽略,从立秋到立冬的情绪养生可不能一块被忽略了。
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恰好能洗去酷暑的袄热。
立秋后,阳气日消、阴气日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本是自然界的运作规律,万物开始由生命的成熟顶端走下坡,花木逐渐凋零,生机顿失,人的情绪也跟着自然界的萧瑟走下坡,如果情绪与身体没有跟着调和过来,就容易引发忧愁、低落的情绪。
秋天容易肺燥肝郁结
古人有云,“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中医的情绪问题都跟气机不顺、气血不调和有关。
从脏象学说来看,四季都有相对应的脏象,其中秋季与肺相应,肺在五行属金,金对应的情志系统正是忧悲,因此秋与忧悲相应。
中医说秋气主燥,秋燥表示金气旺,金克木,因此秋燥抑制肝气,肝气郁结就容易产生闷闷不乐的情绪问题。
专家因此认为,肺燥气虚,会使整个人感觉低落,没有活力;而肝气郁结在临床上则出现精神抑郁、情绪低落、焦虑忧愁,以及失眠健忘等症状。
中医圣典《素问》称秋天“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位,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天安心宁神、收敛情绪的重要性。
在高纬度国家,时令一入秋季,常常引发大规模的季节性抑郁症。研究发现,这种病症与昼夜时间变化造成生理时钟混乱有关,和中医所说“四季相应的情绪问题”的理论不谋而和。
第1招:放松法,忘掉忧愁
经常练习太极气功或放松运动,可以有效帮助自己对抗压力,摆脱忧愁。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不晓得如何放松、不自觉就全身紧绷的患者,肌肉绷紧容易夹到附近的神经血管,血液循环不好、神经传导差,就容易引起酸痛。如果经常练习放松,可以让身心保持在舒坦平和的状态,科学上也证实,放松可以使人体内的脑内啡增加,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平抚情绪、安定心神,更能有效帮助睡眠。
打哈欠、伸懒腰、深呼吸、昏倒等等都是人体自动的放松机制,差别在于程度不同。
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活力充沛的老付,最近20年来每天练习放松,尽管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但还保有15~24岁人的体能状态。因为一天工作时间常超过10几个小时,因此他必须随时处于备战状态,但只要抓到5分钟,他就能完全放松,马上充电再战。他的放松方法就是:
1.生物回馈法:专心与肢体对话。
2.肌肉松紧法:有节奏地收缩、放松肌肉,利用肌肉紧缩来凸显放松的感觉。
3.大字舒服法:呈大字型躺在床上,在脖子和膝盖下方枕个垫子,让自己处在舒服、放心的姿势。
放松法最重要是“松心”,松心后才能松身。完全放松时,全身会软趴趴的,别人想拉起一只手都很困难。而且放松法没有固定招式,爱怎么动就怎么动,随心所欲,不需工具也不限地点,疲累时利用短短的几分钟完全放松,随时充电。
第2招:运动接触阳光,增加活力
秋天应经常到户外走走、多运动,可以舒肝、增进肺活量。
华盛顿大学的护理研究所教授布朗建议,情绪低落的人应每天让自己晒晒太阳,吸收活力,即使是坐在窗边或坐在车子里也好。最好的方法则是每天固定健走30分钟,能同时兼顾运动与接近阳光。
第3招:情绪养生食谱,赶走忧愁
1.百合莲子白木耳汤:润肺燥、安心神、健脾胃、补气,对治疗咳嗽或失眠也有效。
做法:将莲子煮熟透后,加入百合和白木耳,起锅前加入少许冰糖即可。
2.玫瑰花饮:调肝、舒肝郁。
虽然现在白天依旧热得发晕,别忘了节气还是继续运行着,提醒自己──入秋了,情绪要跟着换季!
材料:陈皮1钱半、佛手1钱半、玫瑰花茶1钱。
做法:将三种材料放入开水中即可。
3.八宝粥由百合、桂圆、莲子、芡实、薏仁、扁豆、山药、红枣和米组成,能够补血、养血、补气、安神,治疗少痰的咳嗽。
4.成方“加味逍遥散”由当归、白芍、柴胡、白术、甘草、茯苓、煨姜、薄荷、牡丹皮、山栀子等组成,能理气养血、舒肝解郁、强健脾胃。
5.将新鲜百合装在纱布内,打成果汁,每天喝40ml(将近3汤匙),也能达到安心宁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