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网 养生禁忌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引言—— 关于中医中的很多词汇,很多人的了解只限于字面的理解,要说具体有什么区别好像也不太能说的清楚

引言——

关于中医中的很多词汇,很多人的了解只限于字面的理解,要说具体有什么区别好像也不太能说的清楚,比如中医诊断中经常出现的“中气不足”与“气血两亏”。一个气不足,一个有气亏,中医里的“气”比较多,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就是多了个“血”不足的差别吗?造成原因上有没有差别?带着问题我们往下看。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什么是中气不足?

所谓中气,就是中焦脾胃之气,为人体的后天之气,需要依靠我们的饮食源源不断的转化而成。 生成的中气又作用于脾胃等脏腑,对食物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发挥作用。 吃饭生中气,中气足食物消化吸收好又生中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中气不足,则是脾胃之气虚弱,运化功能失调。 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物质的能力变弱,气机的升降出现不顺畅,甚至产生了障碍。

中气不足什么表现呢? 以脾气虚为主要表现:

脾失运健

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或肢体浮肿,小便不通利,或者大便稀溏泄泻,时停时发; 身体四肢疲倦无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脉缓。 以运化功能减弱和气虚为主要特点。

内脏下陷

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慢性腹泻,小腹下坠。

脾不统血

气有固摄的作用,脾有统血的功能,脾气虚统血功能变差。面色容易苍白或萎黄,肌衄 (皮肤出血,比如皮肤上的紫斑),便血以及女性月经过多,或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此外,靠吃饭获得的脾胃之气同时也是胸中宗气(也叫大气)的组成,中气不足严重的人还会出现呼吸费力呼吸困难的表现,出现大气下陷的症状。 关于大气下陷可以参见: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会中气不足?

从中气的形成和使用来看,补给不够或者过度使用都会造成中气不足。

形体劳累、思虑过度,属于消耗过度。 长时间得不到补养,属于补给不足。 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或者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久病等情况导致脾胃之气得不到补给而虚。 比如减肥,以节食或只吃蔬菜的减肥方式容易耗散脾胃之气,重量上减少了,但是一派气虚之象。

情志上,思对应的是脾,思虑过度会伤及脾。 比如相思过度而“为伊消得人憔悴”。 另外,思虑重的人有运动习惯的比例要低一些,脾主四肢,四肢得不到适当运动也不能很好的增强脾胃之气,形成了一个“懒”不爱动,不爱动气虚更“懒”的不良循环。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什么是气血两亏?

气血两亏之前在《改善女性体质的16道好汤》专栏第一章节有过专门的介绍。

气血不足,顾名思义,气和血都不足。 具体表现为气不足和血不足两方面。

气虚 ,也叫“气不足”,不只是中气不足,还包括元气的耗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衰退,抗病能力差。 元气,先天是由父母之精化生而成,后天是依靠饮食化生的精气和呼吸的自然之气。

气虚可表现为脏腑气虚,比如肺气虚、脾气虚、心气虚等。 以及元气不足、宗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足等。

气为阳,有温煦、固摄、推动、防御、气化的作用。 气虚温煦作用减弱容易怕冷、四肢冰凉; 固摄能力下降会出现自汗; 气的推动力不足,气血不能上达头部容易头晕耳鸣; 防御力下降,容易受外邪生病; 气化能力弱,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受影响。 另外,气虚还常伴有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血虚 ,是血液不足或者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状态。 最典型的表现面色无华或面色萎黄。 萎黄是一种类似植物枯萎的枯黄而且没有光泽。 没有血液的滋润容易皮肤干燥、毛发干枯、指甲干裂。

肝藏血,肝开窍于目,血不足,不能上行濡养眼睛而视力变差; 肝主筋,肝血不足,手足麻木; 肝藏魂,血少了,魂晚上没有藏身之处,容易失眠多梦。 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肝血不足,心的那把火也烧不起来,心神得不到供养,容易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如何会导致气血两亏?

气血两亏或者气血不足,一般来说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脾胃虚弱

饮食不足

失血过多

肾气亏虚

过分劳作

脾胃虚弱,将食物转化为身体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工作效率低下; 饮食不足,营养来源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失血过多,血耗散量大自然血不足,血不足则气不足; 肾气亏虚,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肾虚则精少,精亏则血虚; 形劳体倦,过度疲劳耗伤气血,久则气血亏虚; 劳心太过,易使阴血耗散,心血亏虚。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有什么关系?

中医讲求辩证论治,说的是一个认证识证施治的过程。 其中辩证的方法里有脏腑辩证和气血津液辩证,属于辩证的不同角度划分。 类似的比如,人可以分为好人和坏人,也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

中气不足,就字面来说涉及的是脏腑和气的关系,中为中焦,一般指脾胃,强调的是脾胃气不足,偏于脏腑辩证。 气血两亏,是从气血辩证的角度来说的。

两者所指内容上有重叠,就是关于气方面的内容。 气血亏虚也会影响到中气,因为脏腑需要气血的濡养,气血虚脾胃的功能也会受影响。 而中气不足也伴随着血虚,只不过是否会明显表现出上面血虚的特征,这要看血虚的程度。

如果举个例子方便理解,可以将人体比作一个烧锅炉的暖气管道。 中气不足代表锅炉里燃烧的火不旺。 而气血亏虚表示暖气管道里的水和热气都不足。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气虚也会伴随血虚?

其实不仅气虚会有血虚,血虚也会导致气虚。 中医上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是种什么关系呢?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什么是帅,军队的最高将领,古代打仗站在军队最前边的。 放到气血上,“气行一寸,则血行一寸”,血液的循行离不开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 气的固摄使血行脉中而不溢出脉外。 气的气化功能参与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和物质转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气能生血。

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是不是一回事?

“血为气之母”,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使其持续得到补充。 同时气必须依附血才能存在。 气属阳,活力强,容易散脱,气必须跟随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有规律的运行,血为气的载体,没有血,气就不能自行存在。 所以,血虚的人一般也会气虚。 气随血脱,大出血时,气也随之耗散,人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甚至还会因“气脱”造成昏厥。 所以,大出血的病人,急需补气,因为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气血的进一步流失,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需急固”。

延伸——

中医里,对于气虚或血虚都不止单纯的补气或补血。 气虚的时候也会加一些补血药,血虚的时候也会加些补气药,这样更有利于气血的生成。

中气不足,说明阳气不足了要加把火,血补足了也更容易生“气”。而 气血两亏,补气补血一个也不能少。

分享养生知识、探讨健康哲学、共享轻悦人生,欢迎点赞关注哦^_^。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jiao.org/62859.html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90-9135

邮箱: ejiaobaike@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