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 高血压 气血并重的用药之法。
患者,女,32岁,2018年7月3日初诊。
主诉:间断头晕不适2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长时间开车后出现头晕,体位改变时头晕症状较重,稍时可渐缓解。
其后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显示:双侧颈动脉狭窄、左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后症状较前缓解出院。
其后患者头晕症状间断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近1周头晕加重,特来我科就诊。
现症:神清,精神倦怠,面色晦暗,头部位置改变时头晕症状加重,时有头痛恶心,无呕吐,自觉乏力,汗出,颈项部不适,纳少,寐尚可,二便调,舌质胖淡偏暗,苔白薄,脉沉濡。
查体:血压135/90mmHg,心率80次/分,律齐。患者体型偏胖。
西医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医诊断:眩晕,气虚血瘀证。
治则:益气活血通络。
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川芎,当归,赤芍,地龙,葛根,白芷,僵蚕,全蝎,菊花,鸡血藤,三七(冲服),天麻,秦艽,炒蒺藜,焦山楂,绞股蓝。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诉诸症有所减轻,间断头晕,纳可,寐安,大便成形。舌淡暗,苔白,脉沉。原方生黄芪加量,7剂。
三诊:患者诉诸症明显减轻,纳可,寐安,大便质软,小便调。舌质淡红略暗,苔白,脉沉。效不更方,予上方14剂后患者诸症消失,未再发眩晕。
王清任所创补阳还五汤是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我所开方正是借鉴了此方!
除此以外,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也对后世影响巨大,延用至今。
方解——
患者体型偏胖、平素易汗出、脉沉,均为气虚之象;面色晦暗、舌质偏暗,为血瘀之候。
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则易成血瘀,血不能上荣清窍则脑失所养,发为眩晕,为气虚血瘀证,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方中重用生黄芪,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补气使气充以推动血行,经络通畅;
当归为血中之气药,与赤芍、地龙、全蝎、鸡血藤为伍,寓通于补;
川芎活血行气,使补而不滞;
天麻、白芷、菊花、僵蚕、三七相配清利头目,散瘀息风;
葛根引诸药上行,直入病灶。
通过补气活血化瘀,患者诸症除,身安!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血瘀常见,但不怎么容易治疗,所以着实使人苦恼。如果你也有类似问题,不妨留言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