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网 养生禁忌 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补的什么阳?又还的什么五?

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补的什么阳?又还的什么五?

原标题: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补的什么阳?又还的什么五?

有个方子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疗效佳,我们一起来看!

脑血管是所有疾病中的一大杀手,每年都有许多患者因中风而丧生,同样有许多患者被中风后遗症所困扰,痛苦不堪。以前所谓的老年病,正在逐步年轻化。正是因为中风发病急,治疗困难,中医便将中风列为四大难症之首。

中风虽然是难症,但历代医家都为之不懈钻研。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专篇讨论中风,提出血脉空虚,外风内袭的病机,并有侯氏黑散、风引汤、续命汤等方剂治疗。

自仲景至隋唐都以外风立论。其后各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中风非外风所至,乃体内元气自病,河间张元素立“火热动风”论;李东垣以“内伤脾胃,百病尤生”为据;丹溪从痰从瘀论治;张锡纯以为肝风内动引起,为中风的论治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说这么多大家可能都不理解,但这只是个引子。说一说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首见于王清任《医林改错》,并认为中风是因气虚血瘀,其病因在于脑,以活血化瘀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这个方剂虽是王清任自创,但其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内涵却是张仲景老人家的。为何有如此说法,且听下文分解。

首先方剂的名称很有意思,“补阳还五”补什么阳?还什么五?

在《医林改错》中王清任是如此解释的:“元气归并左右,病半身不遂,有归并上下之症乎?余曰: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见气亏诸态,若忽然归并于上半身。不能行于下,则病两腿瘫痿。”

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补的什么阳?又还的什么五?

方歌:

补阳还五芪归芎,桃红赤芍加地龙,

半身不遂中风证,益气活血经络通。

生芪四两一钱龙,一钱桃仁一钱红,归尾两钱钱半芍,一钱川芎妙无穷 (涂华新导师版)

方组:生黄芪120克 地龙3克 桃仁3克 红花3克 当归尾6克 赤芍4.5克 川芎3克

1

什么意思呢?

人体的元气分为十分,左半边占了五分,右半边占了五分。中风患者往往半边肢体活动不随意,为什么呢?因为人体元气有一半已经亏虚,这个方剂可以补充人体亏虚的另一半元气,因此称之为“还五”。而补阳则是补充人的真气,就是元气。

王清任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于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可见王清任认识了补益元气,活血化瘀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脱胎于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又是来自于仲景先师的胶艾汤。胶艾汤用于治疗妇人有孕,但是因为出血而导致血虚不能滋养,进而出现小腹疼痛。胶艾汤以补血止血为主,故以阿胶、艾叶用于止血;而桃红四物汤以活血化瘀为主,故在四物汤中加入了桃仁红花。使四物汤活血化瘀的功效更加强劲。

四物汤以熟地黄补血为主,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 补血的力量很强。但太过滋腻,因此医家喜欢用砂仁与熟地黄搭配,使地黄形成粘滞的东西,停留在体内称为痰浊。而王清任直接弃用地黄。

而以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赤芍五味药物活血化瘀,但是方中最重要的却是黄芪,王清任用黄芪至四两,等同于现代计量的125g左右,而一般药物的用量则一般为10—30g,可见黄芪的用量何其大,没有一定的临床功底,如果不是对黄芪掌控如此独到,也不敢用四两黄芪。

2

补阳还五的真正含义

黄芪是补气的第一药,有人会提出质疑。人参不是大补元气吗?还可以起死回生,怎么黄芪成了补气第一药。

人参之所以能起死回生,不单是因为人参补元气,更是因为人参可以填补津液,医家称人参“三分属阴,七分属阳”,如果真到了阳虚的阶段,人参则不足以当次大任,而需要附子、干姜这种霸道药物。

黄芪独以补气为主,而且可以升举阳气,如果气虚要选择药物,那一定是黄芪,一是因为黄芪价格便宜,药材易得;二是黄芪的补气作用却是较强。此外黄芪还是外科常用的药物,用于疮、痈的治疗。

黄芪应用最好的还是仲景,仲景用黄芪有三个剂量,剂量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伤寒杂病论》中黄芪有“利水、补虚、除痹”的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血痹的主方。

地龙是什么龙?其实地龙不是龙,而是蚯蚓。地龙舒经活络,打通人体郁闭的血脉。地龙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善于钻泥打洞,因此通经脉的作用很强。

有地龙通经活络,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又有黄芪补气,不仅补充了人体的五分阳气,而且使元气周边全身,行尽全身经脉。这才是补阳还五的真正含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jiao.org/66266.html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90-9135

邮箱: ejiaobaike@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