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新节目《国家宝藏》目前豆瓣评分已经到了9.5
!不过人家真的值这个高分!!!!!
首期播出后,因为节目反响热烈,已经从CCTV3首播变为CCTV1首播,并在CCTV3重播,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了吧。
《国家宝藏》这档节目虽然听起来很一板一眼,但是它绝对不枯燥,而是寓教于乐,严肃中带着活泼。用主持人张国立老师的话讲“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傲娇的最高境界有没有)。虽然是和国家文物有关,可节目的主题却是“让国宝活起来”,全程让你感受到一个字,那就是牛。
好了,既然选择做这个节目的实力吹,必须给大家安利一下它的好。
从格局上来讲,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在整合资源上是任何地方电视台都很难比拟的,所以《国家宝藏》从阵容上就赢了,人家邀来的九个主角,分量有多重呢,看看名头就知道了,他们分别是:
即将迎来紫禁城600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
包罗中国古代艺术万象的上海博物馆;
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南京博物院;
见证华夏文明多源头格局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
华夏之中,上古文明开源之地的河南博物院;
以周秦汉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集荆楚文化大成的湖北省博物馆;
传颂万年越地长歌的浙江省博物馆;
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九大博物馆(院)的馆(院)长们齐聚节目现场,仿佛华山论剑英雄比武一般~
从节目形式来看,《国家宝藏》不同于以往的说教形式。九大博物馆(院)的馆(院)长们会在前9期节目中甄选27件(每家3件)国宝重器给予观众鉴赏,且节目还会为每一件国宝选一位明星守护人,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但是,每一期节目结束之后会有一个投票环节,每个博物馆的三件国宝中只有一件可以入驻故宫的《国家宝藏》特展,也就是说人气担当的国宝才会晋级。
而第一期节目打头阵的就是故宫博物院,新晋网红院长单霁翔说故宫一共有186万余件文物,如果每天展示一件文物,可以保证至少五百年不重样!
怎么样?不服来战?
故宫博物院在186万余件文物中选择了三件与大家分享:
第一件:《千里江山图》卷。
说起《千里江山图》卷或许很多人不熟悉,但是提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画卷想必大家都知道,《千里江山图》就曾出现在画卷上。
《千里江山图》卷为北宋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全卷横约12米,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以矿物质为主要颜料作画,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他的守护人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李晨。
《千里江山图》卷虽然很长,但是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九百多年过去了,除了绢色略微泛黄,但是它几乎没有掉色,整体上依然是那么的璀璨夺目。
传奇画作自然离不开传奇故事,为了将《千里江山图》卷的前世故事讲述给观众,李晨在节目中化身宋徽宗,演绎这位艺术造诣高超的国君和18岁天才少年王希孟、权臣蔡京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并不拘泥于古代,在小剧场式演出时将情节对话设置成贴近现代生活的话语,如在此片段中蔡京对宋徽宗的奉承,宋徽宗对蔡京的敷衍夸赞,两人堪称商业互吹的始祖,气氛轻松活泼。
除了展现宋徽宗珍爱艺术外,小剧场里还特别展现了王希孟的奇思妙想,如宋徽宗用“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作画考验众人,因为香气无形难倒了蔡京等人,只有希孟一人在马蹄上画了几只飞舞的胡蝶,成功表达出了香气~
节目对画作分析介绍的很全面,甚至关于王希孟的传说也有
涉及,如希孟献完画作之后就失踪了,去向至今是一个谜,张国立就介绍说,民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他画完画一两年就去世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他仗着自己有才华,骄纵无理,宋徽宗暗自记仇,画完《千里江山图》后就踢他死,临刑之前希孟对宋徽宗说再看一眼自己的画,宋徽宗应允之后他一个人走进画室,但当人们去找他的时候发现人不见了,所以后来人们就说,王希孟可能就钻进了这幅《千里江山图》中,躲进某个角落,扮演一个渔夫,总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而在《千里江山图》的今生故事,更让我们知道了这幅旷世之作的价值。
《千里江山图》的今生讲述者为
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冯海涛,他绝对是《千里江山图》的真爱粉,一个人钻研三年,并闭关两个月临摹了《千里江山图》卷的10分之1。
冯老师称,《千里江山图》所用的颜料都非常名贵,甚至三百年后的《蒙娜丽莎》用的颜料和《千里江山图》是一样的,还科普说这些颜色都是从宝石和药材里提炼出来的。
另外,冯老师也告诉大家,实际上上等的阿胶是用来画画的,上的宝石也是如此,只有中的阿胶才是保健品,中等的宝石才用来做饰品。
《千里江山图》卷的完成工序繁琐复杂。首先要用水墨来打底勾勒出山水,学名叫粉本↓
之后,在水墨上用红色也就是赭石色,红色是为了给后边的绿色做铺垫,让冷暖对比更鲜明↓
第三遍则用石绿色↓
第四遍同样再上一层绿色↓
最后一遍才是青色↓虽然我们一般认为这是蓝色,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要用青色,是不是很长知识?
《千里江山图》卷气势磅礴璀璨靓丽,除了有18岁希孟的天赋外,和它使用的颜料也息息相关,而这种颜料非常不好制作,在市场上更不好买。《国家宝藏》于是就找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的传承人仇庆年老先生。
老先生潜心研究制作矿物颜料,他还带来了青绿五色的矿石给大家长见识,包括绿色的来源孔雀石、青色来源蓝铜矿、青金石以及其他颜色的来源如朱砂、雌黄、赭石、千年不变黄的砗榘(贝)等……
仇老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仍旧带着工具跑到深山老林去找矿石,而且矿石变成颜料的工序更是繁杂,唯有工匠之心方可制成,着实令人敬服。
《千里江山图》卷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在艺术上追求极致的孜孜不倦,当恢弘的画卷展现在荧幕中时,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这民族瑰宝所震撼。
第二件:瓷母
比起第一件《千里江山图》卷磅礴的气势,故宫博物院推荐的第二件国宝乾隆爷的瓷母则让人感叹“贫穷限制了我的艺术水平”。
瓷母的守护人是王凯,他在故宫参观时看到各朝各代的瓷器后说了句:一看乾隆的风格就和别人不太一样哈哈哈哈哈哈~
并且第一眼就被瓷母的颜值所吸引。
瓷母的全称叫各种釉彩大瓶,别看人家只是一个瓶子,但是上面却集结了历朝历代最名贵的釉彩,一共17种。如果不总结称是“各种釉彩”,准确的说,它应该叫清乾隆青花五彩斗彩金彩珐琅彩红釉粉青釉霁蓝釉松石绿釉窑变釉仿官釉仿哥釉仿汝釉酱色釉三阳开泰博古九鼎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蟠螭纹蝙蝠纹花卉纹如意纹万字纹灵芝纹螭耳大瓶。
用王凯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很有实力的瓶子,你会因为它的内在而爱上它花花绿绿的外在。
话说乾隆的审美一直被后世调侃为“农家乐式”审美,因为他很是喜欢色彩绚丽浓重的瓷器。
而这一点在王凯饰演乾隆演绎瓷母前世故事的时候,也被脑洞大开的节目组玩坏了,直接变成了吐槽小剧场。
如乾隆皇帝非要制作集17种工艺于大成的瓷器,还画了图纸,结果景德镇的督陶官唐英看了图纸就说,御用瓷器历来都是以素雅为主,皇上你这一个瓶子17种颜色是不是太过了23333~
但是皇上说,你们不懂,就是要过。他还委屈表示要是自己偶像王羲之和黄公望还活着一定能体会他的赤诚
然而唐英面对皇上这蜜汁审美的甲方,只能在一旁嘟囔:如果他们知道您把人家作品弄成那样,非得气活过来不成
小剧场里的这一点主要是吐槽乾隆的另一大嗜好,他特别喜欢在自己喜欢的字画上做批注,有点类似于B站的弹幕一样,喜欢哪里就在哪里抒写感想,毁了不少名人的画作。
而接下来就出现了令人笑喷的diss时刻,王凯饰演的乾隆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的爱豆王羲之和黄公望都出现了。
王羲之直接说他,你来看看,我的《快雪时晴帖》被你糟蹋成啥样了。
下面我们就附上惨遭乾隆毒手的《快雪时晴帖》↓据说王羲之只写了28个字,爱学习的乾隆皇帝在人家那上面疯狂盖几十个章还不算完,更是写上万字的读后感!
乾隆还解释说那是因为你的字境界高深,我怕后人看不懂,不过王羲之就打脸说那你往人家黄公望画上题字是要干啥,也是让后世看得懂?乾隆说是啊是啊~
然而一秒之后黄公望也被气活过来了:那可真是麻烦你了,我的画太深奥了,让你题了五十多处……(感受到这深深的怨念了嘛)
不过,被乾隆题了五十多处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来被人认定是赝品,真品算是躲过一劫哈哈哈哈哈哈。
小剧场里乾隆还给爱豆看自己要烧制的瓷瓶,结果两人看了图纸后都一脸嫌弃。
黄公望:没眼看没眼看
王羲之:你这么做,你家里人知道吗?
就在乾隆说出我皇阿玛要是知道,肯定支持,然后他的爹地雍正就也气活过来了,加入了diss乾隆的团队。
形成了3D立体环绕diss,全都在嘟嘟质疑他。
不过,乾隆一直都在强调,虽然我的瓷器和历朝审美有出入,但是我就是要做最厉害的瓷器,展现我朝雄风。
坦白讲,乾隆的审美一般人欣赏不来,但是就像一个长得丑却身怀绝技的高手一样,瓷母可是稀世之宝,我们不能用颜值定美丑,就像故宫博物院院长所说,它反映了清朝昌盛的国力,炫的是民族工匠的工艺是民族的自信。
而在各种釉彩大瓶的今生故事里,我们也了解到能烧制成功这样的瓷瓶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瓷瓶上有的是高温釉有的是低温釉,古代还没有温度计,如何拿捏温度是全靠窑工经验。
比如,各种釉彩大瓶上的高温铜红
釉,只能在1250度——1280度之间才能烧成,高一些颜色就烧飞了,低一些颜色就是黑的,在古代成功率不超过20%。
而要烧制各种釉彩大瓶,则需要每一个釉彩都要烧制完美,想想看假设各种釉彩平均烧造成功的概率是70%(这还是往高了说的),能拥有一个各种釉彩大瓶的概率是0.002326,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现在你还忍心说它丑嘛?成功了一个各种釉彩大瓶,能想象到它背后堆积如山的废瓷瓶吧。
这里还有说一下,有人说乾隆时期的瓷器审美都是大俗之风,实际上并不是,人家偶尔也会小清新,像这个甜白番莲纹碗,美的不可方物。
素净挂的宝贝也不少,大家不可以一窝蜂的黑哦~
哪怕乾隆在艺术造诣比不过宋徽宗他们,写了四万首诗也没什么佳作,但人家命好啊,有钱任性,估计只有他能肆无忌惮的追求独一无二,各种最炫民族风并挑战各种不可能吧。
总之,各种釉彩大瓶让我们知道中国瓷器工艺是夺么的精湛,只看外表那你可就out了,且看且珍惜。
第三件:石鼓
比起瓷母的华丽夸张,节目中故宫博物院的第三件国宝重器石鼓则显得深沉内敛,而关于它的故事也是无尽的悲凉。
石鼓一共有十面,身上刻有诗文,称为石鼓文,原本石鼓上刻有718个字,用大篆体书写,它们记述了先秦时期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时刻文字,被民间推举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他的守护人就是中国香港演员梁家辉。
石鼓在唐朝横空出世,自安史之乱起便逢战乱就丢失,然而幸运的是历朝历代的文人都会竭尽全力去寻找它。在讲述石鼓前世传奇的时候,梁家辉变身为司马光,回忆父亲司马池为了寻找丢失的石鼓,不惜自毁前程毅然前往的感人故事。
在司马池的眼里,我们华夏民族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不能有半点糊涂,为了防止刻有最原始文字的石鼓丢失,司马池与爱儿诀别冒死寻找,令人泪目。
一般来讲,有文字的文物要比没有文字的文物更重要,在这面石鼓上面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还有唯美的书法艺术,所以被称为“石刻之祖”。
石鼓源自陕西,原本故宫博物院院长想让节目组找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当守护人,那为什么最后会选择梁家辉呢?梁家辉称虽然他是香港人,但是他依然能够理解司马池和司马光父子要找到石鼓的决心,因为那是祖宗留给后世子孙的,即便他距离陕西很远,但是我们能够彼此了解就是因为汉字,梁家辉说他的女儿生活在一个语言很繁杂的地方,他非常害怕女儿会忘掉我们的文字,忘掉我们的文化,所以他一定要以身作则。
也就是说,石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承,而守护石鼓的故事也和很多父子传承的故事有关。
在石鼓的今生故事里,讲述了这样一件事,虽然石鼓逢战乱必丢失,但是有人打破了这个定律,1931年日军侵华,当时上百万件国宝面临着被日军洗劫的危险,于是故宫人决定冒险将一万三千箱的国宝南迁,照片上的梁霆炜就是负责石鼓的人,他一路护送石鼓走遍了半个中国,抗战胜利后他的儿子又将石鼓平安无损的运送回了北京。
而现在,梁霆炜的孙子梁金生又担负起照顾石鼓的任务。
梁金生老先生兄弟五个人都是在石鼓南迁的路上出生,每个人的名字都和南迁所到的地点有关,他本人是在石鼓到南京(金陵)的时候出生,所以叫金生。
老先生说自己的后半辈子都想交给故宫,只要还需要他。
在讲述故宫文物南迁的时候,老先生说,当时南迁社会上有很多人反对,但是故宫考虑到,国破山河在,日军入侵进来我们可以打出去,但是文物坏了我们文脉就断了,所以毅然南迁,一迁就是16年,走了几万里路,即便经历了火灾车祸,但是文物无一丢失,创造了世界文物保护的奇迹。
央视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叫《国宝》,主要讲述故宫文物南迁事件全过程,有兴趣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当时条件之艰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梁家因为石鼓还有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这是梁先生的全家福,原本他们是兄妹五人,但照片里就只剩下了四个。
据梁老先生回忆,1949年故宫的古物要运到台湾,他的爷爷是守护这些文物的就去了台湾,临走的时候带走了他的奶奶、叔叔和大哥,因为故宫的文物一直都是在移动的,原本以为到了台湾之后不久还会回来,但是没想到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直到八几年两岸可以互动的时候大哥才回到北京。
这一部分,可以说将节目带入了另一个高度。张国立总结说,梁家辉是中国香港人,梁金生一家人分散海峡两岸,然而如今大家因为石鼓相聚在北京,那是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文字,留着相同的血液。
石鼓上的文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也是为什么其貌不扬的石鼓成了国宝中的国宝的原因,所谓传承既如此。
………………………………
《国家宝藏》可以说是少有的既有高度又能贴近观众的节目。在内容上它丰富又不失幽默,深入浅出,动人心弦;同时又底蕴深厚,立意高远,彰显出国家的气度与风范。
而我们也能在古韵的氛围中感受到现在科技的魅力,它的舞美和灯光非常用心。
如李晨的宋徽宗一上场,背景瞬间转换。
《千里江山图》卷展开时,大屏幕上同步展开,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值得点赞的还有即便是节目请到了三位明星守护人,但是丝毫没有抢去一点文物的风头,尤其是梁家辉,虽然他说话带有一点点港味,但是却那么的贴切一点都不出戏。
看节目花絮,梁家辉真的是尽心尽力,一旦有说不清楚的地方就会反复练习,因为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两个字毁掉这么大制作。
导演于蕾也说梁家辉特别勤奋,且他还是第一个进故宫拍戏的“皇帝”,和故宫相当有缘分了。
除了嘉宾之外,张国立作为主持人也为节目加了不少分,包括他的旁白和气质与节目非常契合,节目现场也能快速总结发言还言之有物。
当然节目中也有让观众不满意的,如宋徽宗小剧场的时候,背后的道具等和朝代不符,但是瑕不掩瑜,仍旧不能阻挡《国家宝藏》成为今年最好看的电视节目之一。
……………………….
故宫即将迎来600华诞,各大博物院也响应国家号召“让国宝活起来”,从目前的舆论来看,《国家宝藏》做到了,已经有很多看过节目的小伙伴们开始对国宝感兴趣了,甚至还希望将国宝的故事拍摄成影视剧。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而已,精彩的还在后头,据悉,各大博物馆都将拿出压箱底的宝物与观众一起鉴赏,共同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在我们骄傲自豪的同时,最应该感谢那些默默为国宝奉献自己的工作人员,让我们普通人知道守护国之重器的责任所在。
国家瑰宝,民族之魂,吾等后辈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