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阿胶都能叫阿胶
虽然阿胶是传统名贵中药,但其实在汉代之前是并没有“阿胶”这一说的。
“阿胶”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它跟我们现在所说的“阿胶”不太一样,因为里面并没有明确用的是什么材料。而当时有很多种胶可以作为药用,比如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
南北朝时期农学著作《齐名要术》中对不同来源的皮指出了差异,分为上、中、下三等。一直到唐宋时期,牛皮和驴皮才成为主流,并认为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
到了今天,大家基本只认定应当用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的才能称为“阿胶”。
阿胶真的是驴皮煮水吗?
丁香医生说阿胶是“被神话的水煮驴皮”,营养价值还不如鸡蛋和牛奶里的蛋白质。瞧瞧,这都说的是什么话!?
诚然,阿胶的60%一85%左右都是氨基酸和胶原蛋白。但是这种紧紧盯着“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真的适合用来分析阿胶吗?或者说,真的适合用来分析中药吗?
如果合适,那黄连是不是就该等于“黄连素”了?青蒿是不是就该等于“青蒿素”了?很显然不是!打个比方,在往期科普中,我们讲过黄连与阿胶配伍的『黄连阿胶汤』可以治疗失眠症。
如果按照小丁丁的逻辑,吃黄连等于吃黄连素,吃阿胶等于吃胶原蛋白,那么用“胶原蛋白”兑上“黄连素”也可以拿来治失眠症咯?
所以说,用这种“管中窥豹”的方法来认识阿胶,认识中药,肯定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