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还没有“阿胶”一说,因为早期先秦时候有多种胶作为药用,“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即便在汉代《神农本草经》里提到的“阿胶”、“傅致胶”也没有明确指出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三国至南北朝】
后魏的《齐民要术》中就对皮的种类指出了差异,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骡皮为次,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可见,此时认为什么皮都行。
【唐宋】
到了这个时候,牛皮和驴皮已成为主流,并认为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
【明代】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提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老天,原来明代的时候俺们祖先就已经会做假药了~先按下不表,时珍提到的“黄透如琥珀色”指的是牛皮胶。
“光黑如漆”的是驴皮胶。明代已经是以驴皮为主了,还有一些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驴皮。
【清代至今】
此时已认定阿胶应当用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并认为牛皮就是伪品,今天的《中国药典》也明确提出阿胶原料是驴皮,黄明胶是牛皮。